您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栏目» 社区防疫进行时» 经验做法» 正文
经验做法
西城区党员志愿先锋队筑牢“红色防线”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西城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2-07-19

近日,北京市公布首批无疫社区(村)名单,西城上榜66个,街道苇坑社区就是其中之一。“我们社区能够脱颖而出,榜上有名,党员志愿先锋队里的各支部党员贡献不小。”苇坑社区党委副书记顾咏弘介绍,疫情发生以来,无论是核酸检测现场、还是社区卡口,社区支部党员争先报名“抢单”值守,严格落实各项防疫政策,实实在在地为社区防疫筑牢了屏障。

22名老党员主动请缨

面对核酸检测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苇坑社区党员志愿先锋队的22名老同志主动请缨,协助社区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四支部书记姚恩华家住望京,但只要条件允许就大老远地跑来帮忙,二支部书记孟建明和四支部支委刘昕军也是每轮都参加。社区空间有限,没有合适的地点设置检测点,孟建明就与原驻社区单位积极协调,腾出场地设立临时核酸检测点,方便居民就近检测。

“尽绵薄之力而已,这是党员该有的样子。”头顶烈日维持秩序,引导居民有序排队,为特殊人群开辟绿色通道,苇坑社区党员志愿先锋队始终坚守阵地,在核酸采样点一待就是一上午,口干舌燥顾不上喝水,防护服里的衣服也常被汗水浸透。

除了核酸检测点,社区卡口值守的岗位上也少不了党员志愿者的身影。苇坑社区有三个出入口,两个24小时通行,一个只在早晚高峰期开放。社区无物业,志愿者们便主动承担起了卡口值守的任务,与街道委派的夜班保安组成了全天候的闭环防疫网络。

志愿者在社区卡口值守的时间段为早8点到晚8点,每班次两人,平均下来每人每天需要值守4个小时。“支部书记带头作表率是我们社区的传统。”三支部书记王春丽介绍,志愿者队伍里多是爷爷奶奶辈儿,带孩子、做饭在家里也都有自己的一摊事儿,各支部书记带领党员先锋队的志愿者们主动承担起了这些关键时间段的值守任务,谁家临时有事就由支部书记首位替补,有时候刚从核酸检测点下班,就又跑到社区卡口上岗。

先锋队扩编超60人

整理防疫物资、大数据流调核实、解决居民各种诉求……疫情期间社区任务重了不少,赶上核酸检测人手更是紧张。社区服务站站长李寒冰的女儿今年面临高考,疫情形势严峻时,李站长担心自家小区封控影响社区工作造成战斗减员,将近一个月都吃住在单位,无暇顾及家人及女儿的学业。社区党委书记和副书记的孩子同时面临中考,由于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吃饭,只能每天一早把他们带到单位一起上网课,每天晚上都不知道几点能下班一起回家。

社区工作人员的辛劳和付出,老党员们都看在眼里。“这是您的出入卡,请拿好。”“三天两检没问题,社区就可以帮您解弹窗了,别着急。”一支部书记王艳红和三支部书记王春丽来到社区服务站,在会客厅里转换身份,坐镇前台成了“新社工”。给居民答疑解惑,帮着填写出入卡,从4月26日到6月6日,两位支部书记不光卡口值守的任务没放下,又开辟了新的志愿岗位发光发热。“社区工作就是把社区当家,把居民当家人,和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一致的。”今年67岁的王艳红是苇坑社区的老书记,也是入党多年的老党员,了解社区工作,热爱社区,更始终把服务人民当做使命和担当。

红马甲、红袖标,核酸检测点位又添“防疫蓝”,社区党员志愿先锋队成了苇坑社区的靓丽风景。他们经年累月的奉献也打动着居民的心。社区招募志愿者,在职党员、居民群众踊跃报名,辖区两新组织“新社联”也积极参与。原有22人的党员志愿先锋队,如今在微信群里已扩编至60多人,每当群里有志愿服务接龙报名,不一会儿就能满员。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个支部铸就一个堡垒。苇坑社区党员志愿先锋队在党委的带领下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使命,团结群众积聚力量,在新时代社区建设中展现出新担当和新作为。


主办: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科学与农业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