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协同
交通一体化 公共服务均等化 产业结构整体优化 京津冀协同的“融”与“合”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2-18
238

一方面,是非首都功能疏解,让产业在迁移中得到转型提升。

一方面,是打开通道,让更多的资源能在京津冀区域流转开来。

3年来,北京开启了前所未有的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的重大转变。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本市对于“融合”二字,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

“这3年来,全市上下不断提升对协同发展的认识,克服行政辖区惯性思维约束,以更高标准、更大尺度,在更深层次上思考谋划首都发展,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协同发展大局、服务协同发展大局。”市协同办常务副主任王海臣说,北京在推动协同发展中要起好带头示范作用,即使牺牲局部利益也在所不惜。

“一张蓝图干到底”

发展“白菜心”建好副中心

来自中科院的调查问卷显示,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成效,近九成的受访者认可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进展,75%的受访者感受到了交通一体化带来的出行环境积极变化。

3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作为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的先导和突破口。”王海臣说,北京出台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文件,以当年、近期、中期、远期4个阶段为节点,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一揽子推进。

于是,北京制定实施并修订完善了全国首个以治理“大城市病”为目标的新增产业禁限目录,目录实施以来全市不予办理的工商登记业务累计达1.64万件。

这样的措施已经收到了成效。去年,从严调控的制造业、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新设市场主体数分别下降72.75%26.42%18.36%,未列入禁限的金融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科技服务业同比分别增长12.77%26.76%22.53%

“三升三降”,表明北京通过做疏解功能的“减法”,剥掉“白菜帮”,集中力量发展“白菜心”,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努力走出一条减量发展、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的新路。

同一时间,东南方向,通州正在崛起。

王海臣说,目前本市已经完成了城市副中心总体城市设计、6处重点地区详细城市设计、通州区总体规划和17项专项规划的编制。本市制定并正在实施重大工程建设年度行动计划,统筹推进副中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智慧城市、产业结构等5大领域350项重大工程。

今年年底,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一期工程即将建成,四大市级机关和相关市属行政部门将率先启动搬迁。

交通教育医疗引领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京津冀协同发展,让三地居民的日常生活走向“同城化”。

据市交通委介绍,目前,京冀在河北燕郊、涿州、廊坊等地累计开通公交线路39条,月客运总量突破1100万人次,京津冀毗邻地区省际班线公交化改造开通了3条试点线路。

轨道交通也已经打下坚实基础,并将在未来3年实现飞跃。去年11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修编方案(20152030年)》,将重点实施北京至霸州铁路、北京至唐山铁路等9个项目,总里程约1100公里,初步估算投资约2470亿元。

同时,京津冀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均等化,也在推进过程中。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京津冀校际交流合作正在深度开展,东城、西城、海淀等6个区分别与河北、天津的8个区市签订基础教育合作协议。

数据还显示,北京与河北的医疗卫生协作成效显著。市属11家医院和1家企业医院已与河北13家医院开展合作办医,2016年上半年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出院患者中,河北患者占比从2013年的9.05%降至7.47%

产业链融合

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提速

对京津冀影响最为深远的,将是协同创新共同体。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三省市正在加快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未来的北京、天津、河北的产业链,将融合得更为牢固,更加突出高端产业的发展方向,实现三地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

以中关村为例,2014年以来,中关村与天津滨海、河北曹妃甸等地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园区链建设、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截至201612月,中关村企业累计在津冀两地设立分公司2709家,设立子公司3140家。

从公司,到项目,再到园区,三地协同创新的舞台越来越宽广。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11月,百度云中心等45个北京项目与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签约,投资额达350亿元。包括波士顿电池、奇虎360、今日头条、58同城等在内的中关村企业,已在天津滨海新区设立680余家分支机构。

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市将深入实施《中关村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行动计划》,打造跨京津冀科技创新园区链,让中关村的创新创业生态在三地结出累累硕果。







主办: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科学与农业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