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讲话
本市召开区政府工作交流会 转变观念聚焦重点 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8-24
238

日前,市政府召开区政府工作交流会,十六区区长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推动创新发展,进行交流研讨。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吉宁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北京正处于转型发展、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转变思想观念,聚焦重点领域,坚持疏解与提升两手抓,坚持减量集约、创新发展,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能力水平,努力使北京发展得更好、更加符合党和人民的新要求。

会上,东城、西城、朝阳、海淀四区围绕如何认识“高精尖”经济结构和工作中抓什么、怎么抓等方面作了交流,其他各区和各部门作了讨论。陈吉宁充分肯定各区各部门近年来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推动创新发展取得的成效,指出,北京已进入功能疏解、减量集约的发展阶段,处于加快转型、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下一步优化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推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面临一系列重大挑战和共性问题,需要深化认识、集思广益、持续用力,共同研究加以解决。今后将定期开展工作交流,推动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并向纵深推进。

陈吉宁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深刻阐述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是我们做好首都工作的根本遵循。北京今后发展靠的是创新。在人口规模、建设规模“双控”的大背景下,我们要深入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牢牢把握疏解与提升的关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不断增强首都发展的新动能。

一要深刻认识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增强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紧迫性和责任感。创新驱动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关乎中国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坚持创新发展、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是北京履行首都职责、探索超大城市优化发展新模式、引领全国转型发展的责任担当,是突破人口土地和资源环境约束、提升城市品质和发展质量、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必然选择。

二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实现从聚集资源求增长向疏解功能谋发展转变。各区各部门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北京要发展,而且要发展得更好”的重要指示,改变靠增量、靠铺摊子、靠资源扩张谋求发展的传统模式,坚持首都定位,立足减量发展,聚焦优势产业,瞄准高端环节,集中力量做好“菜心”,加快实现“腾笼换鸟”。

三要准确理解“高精尖”,避免概念化、泛化。高端产业也有低端环节,一般产业也有高端内容,关键要着眼科技含量、产出效率和发展潜力,进一步做好产业和产业链的细分,明确优势产业和产业的高端环节。要对标国际一流和国内顶尖,看到发展差距和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完善政策、改进工作。要大力发展服务经济、知识经济、绿色经济,服务与首都战略定位相匹配的总部经济,支持创新型企业总部在京发展。

四要精准聚焦产业布局,明确“抓什么”。市级各部门要深入研究“高精尖”经济布局,在区域聚焦、产业聚焦、项目聚焦上下功夫,加强顶层设计,避免资源分散。各区要深化认识大与好、多与精、全与专的关系,摸清家底,找准定位,把精力和资源向高端产业聚焦,发挥优势,做精做透,提高产业的聚集度和质量效益。

五要改善营商环境,提高服务水平,解决“怎么抓”。要用好首都科技和人才优势,在解决经济和科技“两张皮”上下功夫、求突破,做好承接创新成果外溢的“池子”,让符合首都定位的“高精尖”产业在京落地生根、发展壮大。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统筹制定重点产业促进政策,抓紧出台高精尖产业发展细分行业目录和支持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政府审批、监管等部门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高政府部门办事效率,探索对新产业新业态的有效监管模式;强化服务意识,主动对接、主动服务,组织专业团队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奖励政策,加强公共服务保障力度,深入推进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完善土地政策,加强对各区产业布局的规划指导。要高水平、高标准规划建设疏解腾退空间,优化提高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布局和水平,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打造宜居环境,增强城市亲和力吸引力。

市领导张工、阴和俊、程红、隋振江、王宁,市政府秘书长李伟出席。







主办: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科学与农业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