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管企业碳达峰行动方案出台,25条措施助推国有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近日,市国资委出台《市管企业碳达峰行动方案》,从推动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打造低碳能源体系、强化科技创新支撑等7个维度提出25条措施,全力推动国有经济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提出,要如期实现市管企业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资料图 摄:程功/北晚在线供图
■目标
万元收入能耗五年要降14%
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市管企业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要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力争打造一批绿色低碳发展标杆企业。
一系列量化指标被写入行动方案:到2025年,市管企业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以上,万元收入能耗较2020年下降14%,万元收入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确保完成政府下达目标,高精尖产业营业收入比重达到三分之一。
到“十五五”期间,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进一步升级。行动方案提出,到2030年市管企业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量整体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确保完成政府下达指标,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届时,绿色低碳产业规模与比重也将明显提升。
■布局
向绿色低碳产业集中
国有资本增量投资,要向绿色低碳和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国有资本存量结构也要调整,对不符合绿色、节能、低碳标准的资产和企业,将加快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和清理处置。行动方案提出,要发挥投资的引导作用,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绿色低碳布局。“既有项目减碳发展、新增项目绿色发展”,这位负责人表示,要严格绿色发展标准约束,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投资,同时严格执行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持续推进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制造业调整退出。
新能源智能汽车、城市供热、交通、建筑、物业和产业园区,这些都是首都低碳发展的重点领域,行动方案分门别类提出针对性措施。比如,加快发展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重塑汽车产业特色优势和规模优势,积极培育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城市供热全面布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推进供热系统智能化和节能化改造。
交通方面要持续淘汰燃油公交车。“十四五”时期,市管企业所属公交车(山区线路及应急保障车辆除外)、巡游出租车(社会保障除外)、新增轻型环卫车(无替代车型除外)全面实现新能源化。“十四五”时期,市管企业新增和置换公务用车基本实现电动化。
■升级
严控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
市管企业还将持续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煤电、钢铁、建材领域等要提高工业电气化水平,电子材料、电子整机产品、汽车等要显著降低制造能耗;积极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大力发展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市管企业还将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行动方案提出,要推进“上云用数赋智”,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建设燕东微电子智能工厂等一批工业数字化转型项目;建设京能智慧电厂等一批数字化运营平台。
同时,市管企业要严格控制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强化能源精细化智能化管控,推动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丽泽金融商务区等智慧综合能源项目建设;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在符合条件的既有产业园区等合理布局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根据行动方案,到2025年,市管企业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要达到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