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巩固完善高精尖产业格局,瞄准高端、智能、绿色方向,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擦亮“北京智造”品牌,壮大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在顺义区,北京中德产业园的建设发展正成为一个生动注脚。
83家德企落户、总投资额超过45亿欧元、年产值超过300亿元人民币……获批仅一年,位于顺义的北京中德产业园已结出累累硕果。
威乐(中国)水泵系统有限公司于去年落户园区,当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北京冬奥会“冰丝带”热回收系统的水泵就产于威乐(中国)位于北京中德产业园的研发制造基地。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主体市场。落户中德产业园后,享受到了很多扶持政策,包括政策优惠、法务支持、贸易便利等,良好的营商环境让我们能够平稳发展,这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威乐(中国)新兴市场产品总监艾蒂安·亚历山大说。
威乐集团只是一个缩影。目前,园区已集聚奔驰、宝马等83家德企,其中隐形冠军企业25家,区域总投资45亿欧元,年产值超300亿元人民币,拥有德籍高管及工程师120余人。近日,中德产业园内再次进行集中签约,佩尔哲新能源智能汽车、浩瀚海慈循环科技、特瑞拓软件、伊维莱驱动等8个重点实体项目,中德“双碳”联合创新中心、中欧超梵生命国际临床试验研究平台等9个研发平台项目落地。
一年来,北京中德产业园各项功能不断完善,优势更加凸现,已经成为北京对德合作最重要的载体。紧密围绕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由贸易实验区建设,中德产业园筹划出台三年行动计划,梳理投资便利化、研发创新、金融发展等领域20余项政策,在市场准入、商事制度、知识产权等方面推动形成13项改革举措,着力完善产业政策,打造与国际接轨的制度环境。
顺义区持续完善中德产业园的运行机制,全球选聘人才,升级运营管理团队,发挥产业协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法官工作站、国际顶尖律师事务所等机构作用,打造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服务体系与营商环境。与此同时,不断提升产城融合的发展布局,规划建设48万平方米的国际人才社区,加快引进国际医院、国际学校等生活配套,举办文化沙龙、葡萄酒展、啤酒节等文化活动,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已初步形成。
作为首都国际机场所在地,近年来顺义区在开放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先后聚集了临空经济区、天竺综保区、自贸实验区等多个政策性功能平台。目前全区常驻外籍人士近万名,顶尖国际学校十余所,外资企业达到800余家,国际要素加快汇集,国际氛围更加浓厚。
锚定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方向,顺义区将加快北京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顺义)、北京中德产业园建设,践行市党代会精神与“平原新城看顺义”和“三个走在前列”目标要求结合起来,以“第三次创业”的奋进姿态,形成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的产业发展模式,助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