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第一个全国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历经风雨,中关村已成长为享誉中外的科技创新高地。这其中,中关村管委会的工作人员们功不可没。
“我们要做科学家的勤务员、创业者的服务员、政府和企业间的联络员,归根结底,就是做好‘服务’二字。”中关村管委会创业服务处处长闫颖说,每一天,他和同事们都在为这一目标而努力。
近几年中关村园区内新创办的企业越来越多,但小微企业的发展面临许多困难。2017年,为了真正摸清小微企业发展的难点、痛点,闫颖和同事们背着衣服、睡袋,走进创业社区、创业大街,真正融入企业孵化器和小微企业中,白天和员工们一同工作,晚上就一起打地铺休息。他们和创业者从陌生到熟悉,“创业的艰难、心酸,我都愿意和他们说。”一位小微企业创业者说。
走访了两个月,闫颖和同事们拿出了一份近20万字的报告,梳理出小微企业存在的产品研发周期长、缺少自有资金、缺少相应稳定收入等问题。2018年,科技型小微企业研发经费补贴政策推出,当年支持了1488家科技型小微企业。
中关村管委会创业服务处支持各类创新创业主体在中关村示范区建设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孵化机构,培育出了创新工场、联想之星、亚杰商会为代表的一大批知名创新型孵化器。不少孵化器的负责人都说,这样的持续支持让他们在从事科技企业孵化时“敢于投入、敢于付出、更有底气”。据统计,创业服务处近年来持续支持247家创业孵化机构,在孵企业超两万家,累计孵化毕业企业1.5万家。
为方便创新创业者,创业服务处简化申报流程手续,优化需要提交的材料,建立线上申报平台,让“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腿”,使得中关村创业服务改革跑出新的“加速度”。2018年,中关村示范区每天新设立科技企业突破90家,比五年前翻了一番。
截至2018年末,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2万家,全年新设立科技型企业3.2万家,活跃的天使、创投机构超过1400家,投资案例和金额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中关村正在继续深入引领我国的创新发展,这是让闫颖和同事最开心的事。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闫颖说,今后,中关村创业服务处将持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硬科技孵化和“高精尖”产业培育,为北京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