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左家庄街道抓紧抓实“我为群众办事实事”实践活动,以数字化转型为切入点,依托科技化手段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探索实行“一码共治”机制,推动“门前三包”管理体制改革,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为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的生动实践。
“码上”监督,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居民管理。重构“门前三包”组织体系,搭建数字平台,以地理信息、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为载体,通过测绘手段为辖区商户建立二维码“身份证”,打通数据共享渠道,实现辖区商户数字化管理“全覆盖”。“一码共治”改变了过去责权关系不明确的问题,辖区居民的广泛参与既能提升门前治理水平,又能形成处理流程透明闭环。“扫一扫”智慧管理新模式,通过系统自动关联、定位、处理、反馈等,激活辖区商户的“神经单元”,居民可以清晰的了解“门前三包”的范围、职责、星级评定和“企码”。“企码”作为身份标识和快捷入口,商户扫码完成自检,市民扫码上报问题,街乡人员扫码完成巡查,“门前三包”、垃圾分类、燃气检查、控烟管理、疫情防控等各项内容得以一体解决,达到“一码多查、一查多效、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效果。辖区516个“门前三包”公示牌已全部安装完成,449家商户责任人进行绑定,对商户宣传、培训100%覆盖,商户“门前三包”自检率由30%提升到97%。
“码上”融合,用智能化手段关怀辖区居民。通过数字化、信息化将管理者、服务者和社区居民连接起来,11个社区完成了社区赋码,累计收集社区内物业总数79家,覆盖“门前三包”、垃圾分类、物业管理、堆物堆料、疫情防控等内容,居民可扫码快速了解产权单位、物业单位、包楼社工、包片民警、便民服务圈覆盖等数据,居民进行服务电话查询、问题上报,提升群众便利度、满意度,实现基层治理“全覆盖、全跟踪、全掌握”。“一码共治”平台为居民提供“办事指南”服务,了解居民的困难诉求和“微心愿”,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推动政务服务智能化发展;实时关注辖区重点人群状况,构建基础数据的精准化、动态化管理体系,实现定位更精准、责任更清晰、流转更迅速的“云上”智慧化管理。将“一刻钟生活服务圈”融入“一码共治”平台,打破传统的参照地理空间提供服务的模式,将参照对象转向以人为本的核心,以住宅生活为原点,让辖区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买菜、看病等需求,实现小需求不离社区,大需求不远离社区。随着“社区码”的实施,“一码共治”还较好地促进“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主动治理”的转变,系统上线运行以来,通过扫码上报案件622件,其中市民上报587件;巡查上报11件,案件办结1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