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冬奥健儿筑起温暖 的“家”
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位于北京奥体中心南侧,是北京冬奥会最大的非竞赛场馆,作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期间各国运动员及随队官员的“家”,这里也是提供服务保障时间最长的场馆之一。本期《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节目带您走近这些在冬奥村背后默默付出的党员干部。
王申 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场馆运行团队技术经理
在北京冬奥村,随处可见的科技冬奥元素是一大亮点,这些科技产品的使用和应用就是依托于王申所在的技术团队所搭建的网络环境。这也是王申第二次参与奥运盛会的技术统筹工作。
带着从2008奥运会积累的经验,王申与180名工程师一起,在北京冬奥村搭建了一个全覆盖的、优质的网络。大到组委会的信息网络,小到人车出入刷码,各部门运行依靠的正是王申所在的技术团队牵头建设的网络环境。赛时,他们将为运动员们提供世界上最成熟的5G网络和最优质的网络服务。
在冬奥村,王申带领的技术团队负责运行维护的核心机房与弱电竖井大大小小共有三十余个,为了保障奥运村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王申每天要穿梭于各大机房之间。临近冬奥,王申带领着技术团队经历了多次演练和压力测试,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筹办任务是他们给自己定下的目标。
从2008年的懵懂到2022年的从容,从夏季奥运到冬季奥运,王申为保障冬奥的工作激情一直在燃烧着。同样被奥林匹克激情驱动的,还有另一位同样在为冬残奥保障工作努力坚守付出的党员干部。
兰利荣 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场馆运行团队无障碍经理
从2006年转业至北京市残联工作后,如今的兰利荣从事基层残疾人工作已经有16年的经验,冬奥村(冬残奥村)的无障碍设施保障工作就是由她负责。兰利荣说,无障碍工作不仅需要严谨的专业知识,认真负责的态度,更需要饱满的工作热情,以及一颗充满爱的心。
虽然只是小小栏杆高度的调整,但正是这些小细节,体现着兰利荣对无障碍工作的周全和用心。如今,除了奥运村的无障碍卫生间,还有大大小小多处暖心的设计,都包含着兰利荣的巧思。
一把卷尺,一本磨损严重的笔记本以及一辆轮椅,是兰利荣这几个月来的必备“武器”。为了让“无障碍”理念深入人心,她不仅会亲身示范,还会让施工人员坐在轮椅上,体验通行坡道的效果。让残障人士能够和普通人一样,有尊严、便利的生活,是她一直以来秉持的信念。
无论是双奥的亲历者王申,还是践行无障碍冬奥的兰利荣,在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里,还有无数个像兰利荣、王申这样的冬奥工作者,他们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及满腔热情在各自的岗位上各尽其责,共迎冬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