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办实事。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曙光街道立足工作实际,扎实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电动车安全问题是群众最关心的生活难题,也是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曙光街道抓住这个“牛鼻子”,切实解决电动自行车充电难及其相关的安全问题。
曙光街道共有居民小区46个,其中有8个回迁小区、两个平房区及多个商品房小区,属于典型的人口密集居住区。因电动自行车便捷性、性价比等优势,成为了很多居民的代步工具,亦是快递、外卖等行业重要的交通工具。随着电动自行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居民飞线充电、入楼进户充电等安全隐患也日益凸显,充电桩建设工作迫在眉睫。
为此,曙光街道高度重视,迅速召开会议进行部署,由党工委书记胡宏宇、办事处主任裴利杰亲抓落实,成立由武装部长郝雷任组长、平安建设办公室副主任王平原任副组长的充电桩建设领导小组,通过制定专项方案、召开部署会议、细化分解任务,推进解决充电桩建设问题,为居民能够平价充电提供便利。
以调研为基础。经过前期摸排统计,曙光地区共有电动车4500余辆,充电桩缺口较大,建设工作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是部分居民因担心新的安全隐患问题对充电桩的建设不愿配合,导致居民投诉多,安装选址也存在较大争议;另一方面是各小区物业之间电费不同限制了充电桩的建设安装和运行。同时,金雅园、金庄等小区还存在引电困难等问题,导致充电桩的建设运营不能正常运转。
以问题为导向。街道从老百姓的实际需求出发,按照“一街镇、一社区、一对策”的工作要求,全力破解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题。一是通过多种方式动员居民,打消居民心中对充电桩的安全疑虑。同时多次组织相关单位逐个小区进行实地踏勘测量,深入分析现场环境、配电引线、走线方式、接线距离等,现场确定建设地点,拟定施工方案。二是针对不同小区物业收取电费标准不同的问题,街道积极走访物业单位,详细解读电价政策,使物业企业清醒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最终同意电价收费“商改民“,规范了曙光地区充电桩的收费标准。针对金雅园、金庄等小区引电困难的问题,街道主动联系航天桥供电所,通过召开社区治理合伙人会议,多方征求意见,现场制定配电方案,拿出专项资金加装充电桩电表,有效解决个别小区引电困难的问题。
以巡查为保障。充电桩安好并不是终点。在历次联合检查中经常巡视查看各小区充电桩是否处于安全可用的状态,在社区工作群中了解收集充电桩的使用和维护情况,及时为故障点位安排维修,为充电设施供不应求的小区增加安装。
目前,曙光街道已全面实现曙光地区46个居民小区充电桩全覆盖,满足率辖区居民的电动车充电需求。不忘民心初心,曙光街道将持续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将实事办到群众的生活中,办到群众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