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中关村通州园管委会始终把扎实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作为贯穿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格对标部署要求,坚持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用精准服务为企业纾难解困,助力创新驱动发展,进一步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
持续发力问需于企,对接企业精准服务。中关村通州园管委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扎实开展“我为企业办实事”实践活动。一是持续发力推进企业服务工作,研究制定《中关村科技园区通州园管委会2021年度联系服务企业工作方案》及《2021年度中关村通州园管委会重点服务企业名单》,统筹“服务管家”按月调研走访企业,形成工作台账。二是积极落实市区各级产业政策,持续做好政策宣传、申报指导工作。目前对接企业已申报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专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单位、2021年(第27届)北京科技周参展项目、2021年度技术改造和产业化项目储备工作等各类项目政策,指导企业参与北京市版权保护示范单位、示范园区(基地)评定,纳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企业20家。三是联合区科委持续深入推进特色载体项目,经项目公开征集、专家评审、专题会审议及项目公示等规范流程,围绕铜牛、创新中心、智汇园等五大地块明确9个特色载体支持项目,拨付本年度专项资金1200万元,目前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四是持续抓好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计划全年累计认定和入统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190家,截至目前,认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238家(含台马地区企业),同比增长64.1%。其中新增企业101家,复核存量企业137家。
强化“两区”政策联动,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紧紧围绕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坚持政策研究与先行先试相结合,聚焦张家湾设计小镇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格局,不断推进优惠政策落地,推动科技产业创新要素加速集聚。一是积极对接市区级规划相关部门,争取政策先行先试,张家湾设计小镇内符合条件企业(包括境内注册外资企业)可依据《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资质标准》申报相关材料。二是探索研究在张家湾设计小镇范围内对境外设计机构、境外专业技术人才试点开展资质、执业资格认证。目前依据市规自委《关于港澳及境外专业人士在“两区”内提供技术服务有关事项的通知》相关规定,具有境外职业资格的建筑设计、规划领域专业人才已可在设计小镇认证。三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启动“两区”建设以来,首个针对特色产业出台的优惠政策《关于加快推进张家湾设计小镇设计与城市科技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已正式发布,并配套研究制定《张家湾设计小镇产业项目准入管理办法》,为项目引进提供了政策依据和评价标准。四是依据市区“两区”建设工作方案,修改完善《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通州组团张家湾设计小镇专题实施方案》,同时依据“两区”通州组团三年行动计划主要任务分工表,编制《张家湾设计小镇自贸区建设2021年度任务分工表》,严格按照任务分工开展相关工作。
加快项目引进建设,加快创新产业集聚。依托“两区”政策集成优势,加快财富管理、数字经济、城市设计等领域一批高水准项目引进建设,推动副中心对外开放向更高水平迈进。一是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利用线上+线下、京外+境外招商模式,梳理目标企业,建立重点企业台账,深度精准进行对接。截至目前,设计小镇、国家网络安全园注册落地企业100余家,注册资金80多亿元。累计对接外资企业20余家,其中完成注册企业9家。二是加强数字化,发展以数字经济为特点的“设计+城市科技”产业体系,加快财富管理、数字经济、城市设计等领域高科技项目引进,涉及设计类、城市科技类、人工智能类、大数据、区块链等多领域。北京数字孪生领军企业-孪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太阳能智能伞开创者-伞亮科技、人工智能感知层创新领跑企业-声智科技等一批科技领先企业完成注册。三是创新应用场景建设,“数字货币+自贸区智慧园区”、工程项目AI管理平台等项目实现落地,小镇自贸区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下一步将突出张家湾设计小镇特色,加快释放政策叠加效应的红利,以新加坡CPG集团深入合作、天成通链数字货币智慧平台等应用场景为试点,在推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重点领域开放创新上推出一批示范性新举措和可复制推广典型案例,提升区域吸引力。
深化对接合作机制,确保优质项目落地。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创新发展思路,不断深化与市区级对口部门对接合作机制,确保一批优质项目落地发展。一是积极构建社会招商服务平台,重点为张家湾设计小镇、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及漷县医药健康产业园3个重点区域板块,引入各联盟及协会资源。会同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开展“2021年科技服务创新发展系列活动”之中关村科技企业政策解读线上推介会,为400余家连线企业解读北京城市副中心(中关村通州园)资源与政策;对接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完成企业引进工作机制,健全履职机制,构建工作闭环。二是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同中关村前沿科技与产业服务联盟、中关村工业设计产业协会、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家协会、北京数字创意产业协会等15家机构深入对接,全面推介通州园产业定位、空间资源及政策红利,通过对接中关村所属产业联盟、协会资源,加快承接市级科技企业资源步伐。三是按照高水平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要求,为确保落地项目质量,依托《中关村科技园区通州园准入评价体系(试行)》及《张家湾设计小镇产业项目准入管理办法》,通过联审机制,为网安园3个项目土地入市指标评价、漷县福元医药及永乐店电投工业互联网数据安全信息港项目完成入驻指标评价。四是根据“通州、西城、朝阳、海淀”四区结对工作机制,目前已引进企业13家,其中海淀6家,西城3家,朝阳4家。下一步将联合张家湾设计小镇专班及平台公司赴高校园区洽商,吸引符合三大功能区定位的相关初创型企业落户。
下一步,中关村通州园管委会将继续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引领,发挥职能优势,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为园区企业纾难解困,不断提升为民为企服务质效,确保党史学习教育有力有序有效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