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人民检察院以“检察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积极推行“四化”措施,解决了一批实际问题、消除了一批风险隐患、形成了一批实践成果,切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
“规范化”管理,任务方案、项目清单、长效机制“三轮驱动”。一是制定规范化文件,明确工作任务。先后制定“检察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任务分工等文件,细化工作职责,各部门细化分工、责任到人,持续强化组织领导。二是制作规范化清单,逐项逐条推进。重点围绕切实办好人民群众身边的案件、办好检察信访案件、办好检察司法救助案件、持续开展普法活动等方面制作检察为民办实事“4+N”项目清单,采取完成一项、销账一项的销账式管理,确保实践活动高效落实。三是制定规范化机制,促进实践活动常态长效。聚焦群众需求,相继在畅通民意、规范司法、优化营商、强化监督等方面集中推行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保障办实事活动常态化推进。
“订单化”服务,多线普法、良性互动、精准解难“三点发力”。一是订单化开展线下+线上普法。立足受众需求,通过“订单式”送法进企业、进军营、进社区、进校园,开设“民法典小剧场”等线上普法栏目,将法条适用情形拍摄成通俗易懂的网络短剧、微电影、微动画、微视频等,切实增强全民法治意识。二是订单化提供法律检察产品。积极服务“六稳”“六保”,根据企业需求,为丽泽金融商务区、丰台科技园区等区域重点项目提供“滴灌式”服务,加强检企良性互动,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三是订单化落实代表建议。院党组固定联络驻区市人大代表、各处室对应联络区人大代表团,主动了解对接代表的实际需求和关注点,集中开展征求意见座谈会;各部门积极认领意见建议并落实。
“品牌化”引领,护苗成长、金融检察、守护公益“三道加速”。一是打造“丰帆 起航”检察品牌。统筹推进未成年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打造践行未成年人检察“试验田”。二是成立金融检察办公室。积极参与金融领域社会综合治理,优质高效办理重大非法集资案件,服务区域金融安全稳定,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三是开展“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监督活动。聚力守护“绿水青山”,突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针对英烈设施保护、永定河排污清查、315问题曝光等问题召开联席会议,制发检察建议,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扎实高效推进。
“一体化”联动,司法救助、“检察+”、知产保护“三重升级”。一是推行司法救助内部信息共享联动机制。加强部门沟通,形成内部信息共享联动,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强化司法救助检察一体化工作格局。二是推行“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机制。通过与行政机关开展圆桌会议、召开联席会等形式,进一步建立健全“检察+园林”“检察+水务”“检察+环保”等公益诉讼协作机制,搭建沟通机制,督促、助力行政机关执法工作,形成社会治理合力。三是推行知识产权保护联动机制。与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知识产权局等相关单位开展系列座谈,签署《合作协议》《备忘录》,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合力,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