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过通宵,推开窗户,初晨的太阳给远处的楼群打上一层薄薄的柔光,城市从容不迫地运转,人们岁月静好地生活,而在此背后,是疾控人枕戈待旦的坚守。6月28日,市疾控中心党委作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受到了党中央的表彰,这是继2020年荣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后他们获得的又一殊荣。参加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捧回这巨大荣誉的中心党委书记黄春激动地说,“这是对每一位默默无闻、负重前行的疾控人最大的鼓励。”
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曾晓芃介绍,市疾控中心作为首都公共卫生的专业机构,承担着全市传染病与慢性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食品、饮用水、环境等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市民健康教育与促进,以及首都重大政治、经济、社会活动公共卫生保障和生物反恐卫生应急等工作,是守卫市民健康和支撑首都城市运行的重要力量。
多年来,在党委领导下,中心的疾控工作者们始终坚守在疾病防控的第一线。“我们打赢了非典、甲流、H5N1及H7N9禽流感等重大疫情防控的‘硬仗’,出色保障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4年APEC峰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等重大政务国务及社会活动公共卫生安全。”曾晓芃介绍,十余年来,本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率下降了40%,其中甲乙类传染病下降了66%;全市60岁以上老人和中小学生免费接种流感疫苗1400余万人次,累计减轻疾病负担达30亿元;居民健康素养上升了14%,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这其中,疾控工作者勠力同心的努力功不可没。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心党委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高标准、高效率落实疾控机构各项防控责任。在党员先锋带头作用的感染下,中心疾控工作者一鼓作气投入防控战役之中。
在武汉发生“不明原因肺炎”之后,中心党委成立以检测检验方面专家为主的专班组,科学评估北京输入性风险,为疫情防控赢得了主动。疫情初期,中心建立了成熟可靠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体系,同步开展全市范围的病例筛查,及时发现输入性病例并成功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每日更新、深度挖掘国内外及本市疫情数据,为输入性和社区传播风险评估、大型活动举办条件判别,以及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依据。去年1月25日起,市委建立了新冠肺炎疫情会商机制,中心通过参加会商为全市疫情形势研判、政府决策部署提供专业支撑。
在新发地聚集性病例处置中,党员带头及时有效进行流调溯源,仅用22小时就锁定疫源地,为北京的快速反应争取了宝贵时间。党委副书记宋卫萍回忆,“勇敢逆行,党员带头,全员出动。”面对酷暑高温、冷库严寒双重考验,疾控人员24小时不间断赴高危地区开展大面积、广覆盖的环境采样。疫情的社会面防控危险系数高、协调难度大、工作任务重,中心抽调以党员为主的各领域专家聚力攻关,提出了20余个方面90余个规范指引和可行性操作指南,对群防群控工作以及复工复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各区的现场流调组,在小汤山医院,在援疆防疫队……市疾控中心成立了6个临时党支部,把坚强的战斗堡垒建立在接触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密接人员的第一线,把党旗插到疫情防控第一线。
“疾控工作就像空气,它无处不在、赖以为生,但没有重大疫情的时候,人们往往关注不到它的存在。这是我们疾控工作者的存在‘悖论’,默默无闻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黄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