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海绵城市,他让城市会“呼吸”
2025-05-19 北京组工
海绵城市也被称为会“呼吸”的城市
打破传统“以排为主”的雨水管理模式
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手段
实现城市良性水循环
提升城市安全韧性
本期《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带您认识一位海绵城市建设者
陈 博
通州区水务局海绵城市建设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
2021年,陈博来到
通州区水务局海绵城市建设
领导小组办公室
统筹通州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等工作
通州区作为试点
海绵城市建设任务艰巨
陈博一度不知从何下手
急性子的他
每天跑现场和同事反复开会讨论
渐渐琢磨出了方法
基坑气膜就是他打开局面的一个尝试
“海绵城市”建设并非简单的修修补补
若脱离居民需求
方案就会沦为“纸上谈兵”
陈博带着同事转变思路和方法
他们走进社区
和居委会、物业、居民代表沟通
了解居民心里的真实诉求
有的放矢地去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经过9年多的建设
陈博带领团队
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
具有北京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
制定了
《通州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
这是北京首个
区级层面海绵城市建设制度专项文件
海绵城市建设不仅是水体治理工程
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
幸福工程
陈博等水务工作者们
正为打造会“呼吸”的城市不懈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