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综述

2024-02-06    北京组工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党中央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党同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所作的重大部署。

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市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统一部署,坚持首善标准,统筹推进全市两批主题教育“争创一流、走在前列”,在京华大地兴起一场直抵心灵深处的“思想洗礼”、真抓实干促发展的“能力比拼”、动真碰硬解难题的“自我革命”,以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实绩交出了一张首善答卷。

思想伟力进一步激发出的澎湃动力、旺盛活力,转化为新时代首都发展的生动实践、万千气象。经过主题教育洗礼,全市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更加自觉,进一步树立起能打硬仗、敢拼善赢的良好形象,展现了讲政治、能扛活、有情怀的鲜明特质,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态势进一步巩固、群众在主题教育之年有了更多获得感。

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

以首善标准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要求,市委把开展主题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切实扛起主体责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成立主题教育领导小组,两批共组建33个市委巡回督导组全程下沉督导,突出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这个重点,针对社区、农村、机关、国企、学校、医院等不同基层党组织特点,以首善标准,高位统筹,分类施策,推动主题教育不虚不偏、高质高效。

——把强化理论学习贯穿始终,全市上下形成领导班子领学促学、党支部带学帮学、引领带动全社会学的学习风尚。市级领导班子带头先学一步、深学一层,集中5天举办读书班领学,每月集中学习、专题研讨。全市各单位迅速跟进,形成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的有效机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干什么就重点学什么,围绕首都发展重点难点,区与区协同、区与市级单位联动,创新开展联学联做,从党的创新理论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同时,面向基层带动社会学,培训党支部书记和党员225.9万余人次,组织各类宣讲370余场,受众2293万人次,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把大兴调查研究贯穿始终,全市形成包括5个集体调研、43个市级领导班子成员领题调研、276个各单位重点调研的“5+43+276”课题体系。各级党员干部沉到一线“看现场”“跑工单”“走流程”“蹲点位”,勤走“田间地头”,常听“家长里短”,多问“柴米油盐”,真正把实情摸准、把民意研透,核心区央产老旧小区改造、创新主体跨区域流动和科学化配置等一批发展难题找到了“最优解”。

——把动真碰硬整改整治贯穿始终,推动解决了一批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突出问题。各区局级单位、各处级单位分别确定163个、747个专项整治问题,集中力量、逐一突破,坚决啃掉“硬骨头”。对“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及单靠基层难以解决的问题,上下联动抓整改整治,形成了整改最大合力。

——注重边实践、边总结,及时将行之有效的好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化下来。本市突出建立健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制度机制、完善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机制、完善推进首都乡村振兴的制度机制、完善首都安全风险防范的制度机制、完善提升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的制度机制等五个方面制度机制,以制度建设巩固主题教育成效。

在大战大考中淬炼本领

党旗飘扬在急难险重任务一线

前一阵,寒潮来袭,室外气温零下七八摄氏度,外头冷风呼呼响,房山区佛子庄乡西班各庄村村民佟建银在家就只穿一件薄秋衣,“家里头热着哩!”

他的房子是二层小楼,院墙翻新、门窗换新,一层窗户上边,退去的洪水印隐约还能看见。去年夏天的特大洪水,乡里受灾严重,水电通信一度中断,他的房子也遭了殃。

“当时就想这个冬天可咋过?”老佟说,没想到洪灾过后,淤泥清理、垒院墙、屋内刷墙、铺砖……很快他就住进了修缮一新的房屋,“政府不仅提供半吨水泥、1桶涂料,还给了3万块钱补贴。”他说,打遭灾以来,自家的事一直有党和政府关心、照顾,悬着的心也落了地。

数据显示,去年北京特大洪水,造成受灾群众取暖设备受损约3.8万台,应恢复修复的设备已全部修复,确保受灾地区返家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最是风雨映初心。面对去年那场百年不遇的极端强降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闻“汛”而动、向险而行、战风斗雨,全力以赴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打响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人民保卫战,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为民服务的感人故事,让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在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一线。

——这场“硬仗”,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本市坚持早研判、早准备,果断提前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和启动防汛应急一级响应,提前疏散4.2万名山区群众。灾害发生后,迅速建立首都防汛救灾央地联合工作机制,组织各方力量争分夺秒搜救失联被困人员。7天时间应急恢复受灾村供水、供电、通路和通信,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灾后加紧恢复重建,759所受灾学校全部如期开学,基础设施实现常态化运行,农业生产达到灾前水平,1万余套受损农房全部修缮加固,有效保障群众温暖过冬,用最短时间恢复了灾区生产生活秩序。按照“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长远高质量发展”的思路,编制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规划体系,群策群力重建美好家园。

——这场“硬仗”,基层党组织成为群众最坚实的依靠。市委全面领导、有力指挥,各区各部门坚持全市“一盘棋”,推动12.3万名干部下沉一线,10个平原区与29个山区乡镇(街道)结对帮扶,划拨4300万元党费资金慰问帮扶受灾党员群众。制定专项干部人才支持保障计划,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有力支撑。在防汛抢险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把基层干部、下沉力量、驻区单位、两新组织等统筹起来,做好救援保障、转移安置、群众服务等各项工作。

——这场“硬仗”,共产党员始终冲锋在前,勇挑重担。落坡岭社区党支部书记那句“只要我们有一口吃的,就不能让乘客饿着”感动全网;十渡镇21个村的村干部冒着危险用双脚走出了“生命地图”;龙潭街道党工委书记磨破嘴皮子劝说群众转移;还有党员干部把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作为硬任务,把帐篷扎在村里,把办公桌摆在地头,现场研究、现场办公,跑出了灾后重建安置“加速度”。极寒天气下,北京海拔最高的江水河村室外零下30摄氏度、室内20多摄氏度,村民说“外面很冷,心里很暖”。

在高质量发展中检验学习成效

党员干部争创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最大的政治,北京的目标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时代首都发展的火热实践成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赛场”。

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落实“重实践、建新功”要求,争创经得起历史检验、人民群众认可的实绩。主题教育激发的动力,有效转化为促进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首都功能进一步优化提升。新一轮核心区控规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人口、建筑、商业、旅游密度持续下降。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建立三地党政主要领导协商机制,制定协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拆除违法建设2300余万平方米。城市副中心框架渐次拉开,支持雄安新区“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实现学校开学、医院开诊,京雄高速、津兴城际铁路建成通车。

——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厚积成势,“三城一区”建设进展顺利,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积极推进,涌现出超大规模智能模型“悟道3.0”等重大创新成果。深化改革开放,“两区”建设全面升级,成功举办服贸会、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北京文化论坛。全市经济回升向好,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等多项指标保持全国省级地区最优水平。

——超大城市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坚持首都规划权属党中央,认真落实总规实施第二阶段重点任务。推动城市轨道与市郊铁路等多网融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全国领先。城市更新和背街小巷整治取得新进展。“百村示范、千村振兴”工程深入推进,以点带面推动乡村振兴。城市品质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PM 2.5年均浓度32微克/立方米、连续三年稳定达标,平原区地下水位连续8年回升,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4.9%。

——安全发展底线进一步筑牢。在全市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和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推动48万家企事业单位自查自纠,健全完善安全监管制度,制定出台“十项硬措施”“八项强化措施”。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火灾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与2019年同期相比明显下降。

在真抓实干中赢得民心

以接诉即办为主抓手深化主动治理

主题教育开展得怎么样,归根结底要看问题是否解决、群众是否满意。

在北京,从12345市民服务热线汇集而成的民生数据中就可以看到主题教育成效“成色”——过去一年,全市共受理群众反映2100余万件,市民诉求解决率、满意率分别达到95.5%、96.1%,人民群众在主题教育之年获得感明显增强。

亮眼的数据背后,是北京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坚持党建引领,以接诉即办为主抓手,深化主动治理、未诉先办的“自我革命”;是广大基层干部扑下身子,真情回应诉求,一件一件扎实推动群众和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的担当作为。

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本市用好接诉即办这个办实事、解民忧的主抓手,撬动了城市治理的深刻变革,努力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办成一批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

不仅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本市还向前一步,深化改革,从解决一个问题延伸到解决一类问题,依托12345这个“数据富矿”,每年聚焦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高频共性难点问题,建立“每月一题”机制,以点带线、以线扩面、精准施策、标本兼治,推动接诉即办向主动治理、未诉先办持续深化。

2023年“每月一题”18个问题已完成454项任务,出台123项政策,完成年度任务目标,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受到群众广泛点赞,第三方调查显示,总体公众满意度达92.54%。如新开工老楼加装电梯1099部,新完工822部,加装电梯后,一些多年没有出过门的老人走下楼来晒太阳;完成60处自建设施供水水源置换,惠及近10万人;出台公交专用道优化措施,优化公交线路137条,50米内换乘比例提高到86%,群众出行便捷的获得感显著增强;持续开展物业服务违规收费执法行动,对物业投诉前100名小区进行集中治理,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老百姓的“需求清单”正在转化为“满意清单”——

本市围绕“七有”要求和市民“五性”需求,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构建通学公共交通运营管理体系,在21所学校试点,开通48条线路、100辆汽车,日均运送4100人次,实现“手递手”安全接送,收获上班族家长点赞“通学车安心、省心、放心,真是雪中送炭”。出台普惠托育政策,新增6000余托位,许多家庭表示“长期靠老人带孩子吃不消,托育班解决了大问题”。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新建养老护理床位4106张,新增养老助餐点243个,“家门口养老”深受欢迎……实实在在的变化让群众在主题教育之年收获更多幸福感。

领悟思想伟力,奋楫再启新程。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不断开创新局面,关键要对标发展目标和任务,全力抓好落实。全市上下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北京篇章,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