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方便了群众的日常生活,也极大方便了政务办公。充分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将互联网变成用之不竭的数据宝藏,是大兴调查研究的必然之举。
当前,互联网调研以其多样化的创新手段开辟了调研工作新天地。比如,相关部门通过网民留言板留言、网络论坛跟帖、社区交流,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与社会互动,或者运用小程序等制作调查问卷,借助OA办公平台、移动互联网等渠道转发“二维码”,实现受访群体“扫码发言”等。这些互联网调研工作的开展,不仅减少了调研中的重复劳动、繁杂计算,节省了人力物力,而且进一步延伸了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触角,拓宽了沟通渠道,让基层民情民意的获取更直接、更精准、更持续、更全面,提高了调研结果的精准性和科学性。
当然,技术不是万能钥匙,互联网调研作为改进调研方式的手段之一,要真正用好用活,使其成为“好帮手”,还需严防“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和“盆景式”的作秀主义,在“实”和“深”上下真功夫。
让互联网调研成为“好帮手”,基础在“实”。进一步深化调查研究对指导实践、推进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深刻领悟大兴调查研究的重大考量,既要埋头伏案加强学习,认真查阅文献资料,总结前人调研成果和历史经验,又要避免“只扫码不出门”“只听楼响,不见人来”的形式主义,起而行之,深入基层察实情、听真话、交真情,面对面地了解基层干群的表达方式和所想所盼。比如在网络问卷问题的设计上,要更加符合基层实际,能够紧抓关键问题,在语言表达上更加简洁有效清晰易懂,便于受访群体如实填写,以免陷入“想当然”的理想陷阱,让调查研究流于形式。
让互联网调研成为“好帮手”,关键在“深”。只调不研等于白做。用好互联网调研,需要做好“后半篇文章”。要把追根究底的求学精神践于行,根据研究目的、分析需要,将一堆杂乱无章的数据进行分类梳理、去伪存真,将问题具体化、条理化、操作化,做到数据分析有的放矢、一击即中。通过计算和编辑等加工处理,定性与定量、横向与纵向的多维比对分析,挖掘潜藏于背后的“因”与“果”,并将其转化为涵盖起因、过程、结果以及相关建议的详细报告,转化为有价值、有意义的参考信息,为进一步深入调研、研提解决方案辅以最严谨的分析论证。
“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在调查研究中不仅要下沉一线,走进田间地头、工厂社区,走好线下群众路线,也要时常走进网络社区、社交媒体,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而如何利用互联网资源,从网络资源中了解民意,实现线上与线下的优势互补,是对我们工作智慧的考验。
(作者:中共北京市怀柔区委组织部 马英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