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栏目»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 优秀共产党员事迹» 正文
优秀共产党员事迹
扎根社区二十载
通州区玉桥街道玉桥东里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杨平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7-01

通州区玉桥街道幸福艺居小区14号楼里,有一间“书记工作室”。自去年初挂牌以来,这里就成了玉桥东里社区居民协商的“议事点”,党员进步的“加油站”,党建成果分享的“推介所”。

6月28日下午,记者来到这里,却没立刻见到玉桥东里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杨平。一位社工说:“杨姐去慰问社区里的老党员代表了。”“杨姐”,是社工们对杨平的亲切称呼,“她来社区工作20年了,别看今年已经54岁,依然干劲儿十足,特别让人钦佩。我们都想成为像她一样的人。”

这间面积不大的“书记工作室”里,有一个小柜子,打开柜门,是几个不太起眼的笔记本。鲜为人知的是,这是杨平的一小部分民情日记。20年来,像这样的民情日记总共近30本,梳理出了一套以服务群众为首要任务的“民情工作法”。

今年6月,杨平带领社工们还精细绘制了一套玉桥东里社区的“民情地图”——第一层图,展示社区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以及楼门长、楼门志愿者、包楼社工等不同责任主体的联系方式和责任;第二层图,按照单元门号,用不同颜色的符号标注老年人、失独家庭、困难群体、优抚对象等人群以及党员、志愿者、租户等信息;第三层图,把辖区单位能够提供的停车、理发、餐饮、医疗、健康等便民利民服务资源也都包含进来。

过了十多分钟,记者见到了杨平。个子不高、一头短发的她,透着精神、干练。二十载社区一线寒来暑往,曾经青涩的“小杨”,如今已有丝丝白发。她带记者走进“书记工作室”的里屋,一尘不染的办公桌后,整齐摆放着“全国优秀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市三八红旗手”等多项国家级、市级荣誉证书。

办公桌左手边的那面墙上,展示着杨平20年社区工作的点滴瞬间。一幅“朝气蓬勃的共产党员”手绘画挂在最上方,画中的杨平,站在党旗前目光坚定。“这是社区里一位70多岁的老党员给我画的。”杨平说,“大家对我工作的认可,绝对不能辜负。”

这面墙上,还有一张杨平给社区里一位小朋友送粽子的照片,画面充满温馨。“在社区中,老人和小孩是一个家庭情感的纽带,服务好老人和小孩的需求,是将社区建设和居民家庭联系起来的重要渠道。”杨平说。

针对辖区青少年多、寒暑假教育照料人员空缺的情况,杨平将青少年聚集起来,按照小楼门长、家庭小孝星、环保小卫士、小宣传员、小劝导员、爱心小使者六个角色进行分组培养,由老党员、老模范、老干部、老军人、老教师带领,广泛开展青少年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受到了居民的普遍欢迎,并逐步发展成了如今的“五老带六小”的社区工作经验。这项经验被评为“北京市青少年道德实践十大品牌”,目前已经在全市进行了推广。

玉桥东里社区总共有5个小区,2600多户居民。作为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杨平还特别注重发挥基层党员活力。在玉桥东里社区,像“五老带六小”这样的社区社会组织队伍共有15支,其中12支队伍的带头人都是党员。玉桥街道多元治理融合共促的“三区一门”党建模式,成为杨平解决处理各项社区社会工作的主心骨。“党总支包社区,党支部包小区,党员包楼门,覆盖每个角落,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扎根社区二十载,杨平最对不住的是家人。“明年就要退休了,一定要好好陪孩子、老人吃顿团圆饭,多聊聊天。”作为共产党员,她还是会继续牵挂着玉桥东里社区的居民们,“跟大伙儿相处了这么多年,早就跟家人一样了。往后,还是要一如既往地服务群众,做大家的知心人。”

主办: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科学与农业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