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一些调研走了样:有的干部全程跟着“脚本”走,看的是“精加工”的材料,走的是“盆景式”的点位。不难想象,诸如此类“走形”不“走心”的“虚功”、“身”入“心”不入的“作秀”,只会是徒增负担、空耗精力。提高调查研究实效,就要力戒“作秀”,在求“深”、务“实”、见“效”上下足功夫,真正做到调出实情、研出实策、办成实事。
调查研究要善于“解剖麻雀”求“深”,力戒“走马观花”的“调研秀”。“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所谓“深”,就是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基层单位,掌握实情、把脉问诊。当下,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调研不深入、搞形式、走过场的问题。有的搞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的“浅调研”;有的搞带着“框框”下基层,预设结论、按需求证的“假调研”;有的搞跟着“脚本”走,看“盆景”典型 的“被调研”。诸如此类的“调研秀”非但不解决问题,还带坏了作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搞调查研究,就要从文山会海中走出来,出深院现场看、下高楼当面谈,身入又心至。一方面,要走出“衙门”,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一心一意老老实实把屁股端端正正地坐在老百姓这一方面,多一些现场看、随机点、当面听、直接问,做到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表扬和批评都要听,真正摸清群众的急难愁盼、工作落实的堵点淤点。另一方面,要做实前期准备,提前定好目标任务,认真梳理需要通过调研解决的问题,对覆盖哪些对象、确定哪些重点、采取什么方式,列好调研纲目、做好统筹谋划,切实以目标导向指引调研方向。
调查研究要善于“握紧竹竿”务“实”,力戒 “浅尝辄止”的“问题秀”。“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所谓“实”就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听真话、察实情。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一些不以解决问题、取得成效为目的的调研。有的浅尝辄止,把听到看见的问题照单全收;有的避重就轻,对真问题大问题避而不谈;有的四面出击,对拢来的问题不综合、不分析,“麻袋一装”敷衍交差。诸如此类的“问题秀”看似树立问题导向,实则是有调查、无研究。调查研究前期重点在“调查”,重头戏在“研究”,要善于握紧“竹竿”求实、解剖“麻雀”求深、剥好“洋葱”求细,用好调查所得的问题、案例、数据、原因等第一手材料,在“交换、比较、反复”的思考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由表及里把粗浅的结论深刻化,透过林林总总、纷繁复杂的问题表象,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
调查研究要善于“对症下药”见“效”,力戒“镜花水月”的“成果秀”。“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所谓“效”就是效果、实效。总书记强调,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依然存在一些重过程轻结果、对策多实效少的调研。有的调研成果一大片、成效看不见;有的只重视调研报告能否“受关注”“得批示”,忽视贯彻落实;有的调研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雷声大雨点小”,工作毫无起色。诸如此类的“成果秀”与党中央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初衷和目的背道而驰。调查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关键要把调查研究的所知所得转化为系统科学、正确可行的决策部署,转化为推进工作、攻坚克难的实际成效,转化为改善民生、增进福祉的为民实事。一方面,要制定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逐一列出解决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抓好问题整改销号。另一方面,要建立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清单,加强对调研课题完成情况、问题解决情况的督查督办和跟踪问效,定期对调研对象和解决问题等事项进行回访,注意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切实把调查研究的“问题清单”变成工作实绩的“成效清单”。
(作者:东城区委组织部 乔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