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群众哨声深化基层治理
近日,中央深改委对北京“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给予了肯定,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我们一定要以此为契机再接再厉,进一步抓好推进落实,务求实效。
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任务。坚持党建引领街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实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是北京城市基层治理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推进城市治理精细化的一项重大举措。这项基层创造,诞生于平谷区金海湖。针对盗挖盗采屡禁不止的现象,当地摸清“执法断层”这一病根,果断“吹哨”唤来相关职能部门联合治理,最终破解难题。自去年1月第一声哨响以来,这项来自基层的务实尝试打开了街乡治理的新视野,随后本市把“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作为“一号改革课题”,在169个街乡同时启动试点。短短一年间,在这项机制的引领下,一系列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在“哨声”中迎刃而解,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实增加。
“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基层治理中广泛存在类似矛盾。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街道、社区身处治理一线,最熟悉群众诉求、最容易发现问题,却往往苦于没有执法权;执法部门则管理重心过高,往往难以及时深入一线。“条块分割”的客观存在,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治理力量过于分散、联而不合,甚至使得治理资源与群众诉求存在错配。“吹哨报到”的价值就在于,赋予基层执法召集权、部门考核权,从老百姓“家门口的事儿”出发理顺条块关系,将从前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破解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
“吹哨报到”是机制变革,也是姿态转变。每一声“哨响”,针对的都是群众反映最集中、最突出的现实问题。而每一次“报到”,既是向基层报到、向一线报到,更是向群众报到。群众诉求就是哨声,建立服务群众响应机制,树立到一线解决问题的导向,闻“哨”而动、看到即办,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本身就是“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
作为首都,作为具有代表性的超大型城市,北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探索更有效的城市治理贡献更多“北京经验”、拿出更多“北京方案”。充分发挥党建贯穿基层治理的红线作用,充分发挥各级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使基层党组织成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带领群众共创美好生活的坚强战斗堡垒,各项工作的落实才会有有力抓手。从“吹哨报到”到党员社区“双报到”等一系列实践,无不证明着,切实强化党建引领,真正把人员、力量压到基层一线,引领各类组织、各种力量“跟着干”,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汇聚治理资源、协调治理行为、回应群众呼唤,最大程度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城市治理优势。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深入落实中央深改委会议精神,从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来认识“吹哨报到”工作,对标对表,趁势而上,把这项重要改革抓实抓好。每位治理者、每位党员干部都要认真倾听百姓哨声,恪守为民情怀、拿出实干精神、下足“绣花功夫”,勇于担当、脚踏实地,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精致、更加和谐、更加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