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声一响" 部门齐动解民生难题
北京东四街道六条社区是典型的老旧平房区,居住密集,曾经私搭乱建现象较为严重。“我们的院子之前被违建的自行车棚占了,到处都是堆放的垃圾,过路都得挤着过去,很影响生活质量。”65岁的周元珍在东城区东四街道六条42号院生活了差不多30年,提起胡同过去的环境,她使劲地摇了摇头,指着自己家外的院子说。
今年以来,随着一声声“哨响”,东四街道六条社区这一面貌得到了质的改变。垃圾清理了,违建拆除了,杂乱无章的废弃物被美丽的花坛取代,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显而易见的改善。“感谢党组织,自从‘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以来,社区违建都拆除了,我们四合院内终于有了活动空间,现在我可以带着我的小孙子在院子内晒太阳、活动,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幸福。”周元珍说。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我国城市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领域,长期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如街道、社区基层力量不强,部门合力不足,“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为了解决这些城市治理的难题,近年来,北京市积极探索党建引领街乡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在169个街乡进行试点,实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在破解城市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上取得一定成效。
党建引领,吹响民生哨
2017年7月,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首次提出“城市基层党建”概念。为了抓好落实,今年以来,北京市委在总结平谷区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作为2018年全市“1号改革课题”。
“哨声就是群众的诉求,报到就是向群众报到。吹哨就是为了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革说,“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核心要义是:坚持党建引领,着力形成到基层一线解决问题的导向,走好新时期的群众路线。主要目的就是解决基层治理难题,打通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据悉,目前北京市各街乡已吹响了“综合执法哨”“重点工作哨”“应急处置哨”等,实实在在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针对城乡治理的一些乱象,西城区什刹海街道探索出“靠前执法”“抱团执法”等综合执法机制,日常值守与联合行动相结合,平均每月组织会商4次、综合执法10次,根治了一批“老大难”问题,城区品质得到提升;
朝阳区三里屯北三里南42号东侧有一条百米小巷,曾经遍布酒吧、餐饮和夜店,噪音扰民和环境脏乱差等问题突出,被称为“脏街”。为了改变这一让群众头痛的局面,三里屯街道党工委“吹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治理开墙打洞35户,拆除违法建设800多平方米,绿化美化300平方米,曾经的“脏街”变为生机盎然的“靓街”;
今年8月11日,房山区大安山乡发生较大规模山体崩塌灾害,网格员安宏三及时发现,乡里吹响“应急哨”,各有关部门迅速赶赴现场处置,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和车辆损失。
……
一声声“哨声”,吹来的是党对基层治理的重视与引领,解决的是基层治理难题。数据显示,各区、各街乡依托“吹哨报到”机制,今年1~8月共疏解提升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171个;拆除违法建设5585万平方米,完成全年计划任务140%。
部门报到,壮大基层治理力量
得益于“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哨声”一响,党员干部纷纷走出机关,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群众,解决问题、做好服务。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了解到,北京市积极号召驻区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目前,全市9175个法人单位党组织、71.73万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全部回属地(居住地)街乡、社区(村)报到。
西城区开展“进千门走万户”活动,在职党员广泛入户,听取社区居民意见建议,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通州区开展“社区服务我承诺、社区发展我建议、社区治理我行动”活动,在居民生活中发挥在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为建设冬奥特色社区,石景山区广宁街道吹响了“报到哨”,吸引了北京冬奥组委机关党委到社区报到。在职党员们积极参与社区慰问帮扶、公益劳动、冬奥知识宣讲等活动,帮助街道社区开阔眼界、提升能力、解决问题。
“在职党员来社区报到后,各行各业的人才积极配合社区工作,我们工作力量壮大了,给老百姓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昌平区回龙观龙泽苑社区党支部书记伊然说。
“一个支部一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今年以来,北京市在职党员回社区参与各类活动49万余次,为民办实事4万余件,极大增强了社区工作力量,提升了服务质量。
群众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局面
“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效果如何?群众的评价是最好的“表决器”。
据北京市12345热线统计,1~8月,市民对政府工作表扬的来电数量同比上升17.37%,对城市运行中不稳定因素和突发事件的来电数量同比下降22.79%;
“以前居民都觉得小区脏乱和自己没关系,现在看到环境一天天好了,大家都愿意参与小区治理,很有自豪感!”提起居民的变化,东城区东四街道六条社区花友汇会长李健兴奋地说;
“以前社区工作不好开展,‘街乡吹哨’后,党员发挥先锋作用,居民都积极配合,还主动发现和解决社区问题。”“现在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回到社区就像回到家一样温暖!”在西城区广安门内街道达智桥胡同,“西城大妈”们激动地说起可喜的变化。
据悉,北京市普遍建立由社区居民担任的“小巷管家”志愿队伍,“小巷管家”履行“每日巡、经常访、及时记、随手做、实时报”等职责,共同参与家门口街巷环境整治提升。随着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涌现出“朝阳群众”“西城大妈”“石景山老街坊”等一批群众志愿者品牌,形成街巷环境的共建、共管、共治、共享的局面。
在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的带动下,社区居民的主动性也越来越强。在北京全市推广的“周末卫生大扫除”活动中,群众从“站着看”到“跟着干”,一齐动手整治脏乱差,形成了周末一道“亮丽风景线”。
一声“哨响”,基层治理体系更加健全,街道社区党组织的“底气”更足了、“腰杆”更硬了;“哨响人到”,城市治理难题解决效率提升了,百姓的获得感更强了。
群众获得感是最佳衡量标准
□ 张园园 田珊檑
党建工作难点在基层,亮点也在基层。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以“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为抓手,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正是加强党组织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导,把党的领导根植于基层、根植于群众,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吹哨报到”是奔着问题去的。它源于基层,又用于基层。无论是“街巷长”“小巷管家”,还是驻区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等,都是围绕到基层一线解决问题的导向展开,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同人民群众的意愿和需要紧密结合,回应基层群众的期盼和诉求,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提高了公共服务的精准度。
能否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就是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街乡、部门统筹协调和服务基层的能力提升了;“零距离”服务群众让基层党政干部更贴心了;重点难点问题处置更加及时有效了;群众从“站着看”到“跟着干”再到“自己管”,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更高了……从群众由差评变点赞可以看出,“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探索出了一条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打通为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梗阻的有效路径。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方能有新作为。面对新的社会矛盾,如何让群众工作更加行稳致远,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北京的探索与实践或许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