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天有术” | 破解出行之困

2019-08-19    

回龙观、天通苑地区,是首都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具有代表性的超大社区,同时也因“大城市病”集中,成为城市治理的痛点、难点。

去年8月16日,旨在优化提升当地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三年行动计划重磅出台,近200亿资金、17项任务、108个项目,政府部门的决心可见一斑。17个委办局送服务、办实事,“回天有我”活动火热开展,回天地区迎来上下齐心、各方发力、人人参与的破解契机。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落实行动计划为抓手,以结构调整和完善功能为导向,以补齐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为重点,以提升大型社区治理能力为基础,以增强群众获得感为标准,努力打造与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相匹配的、充满活力的美好幸福新家园。 ”

2017年起,市委书记蔡奇先后六次前往“回天”地区明察暗访,“四不两直”精准点穴,现场调度谋篇布局,专项调研一抓到底,推动蓝图落地、美景成真。

一年来,一批基础设施项目陆续启动,一批民生项目建成投用,一系列共建共治机制落地生根,昔日的“睡城”正被逐渐唤醒。“回天”问题的解决过程,是共建共治共享模式的典型探路,亦是超大城市治理中值得解剖的“麻雀”。自今天起,识政推出系列报道——《“回天有术”》,为您讲述“回天”故事。

【破解出行之困】

早六点半,家住天通苑西一区的崔阳要准时出门赶去中关村上班。晚几分钟,就得堵在龙德广场,四十分钟起。改坐地铁?要在天通苑南站外排队二十多分钟。上地铁?还要挤得动。

在回天地区,有约84万居民面临着同样的“出行之困”。

八成以上回天居民就业地集中分布在上地、中关村、望京、CBD等区域。这座“潮汐城市”,每天有大量居民往返通勤,现有交通系统早已不堪重负:交通路网承载力弱,纵向和横向的快速路少;45条主干、次干、支路、断头路没有打通;京藏、京新、京承等高速路分割,东西向干线路网实现率低、贯通性差;公共交通运力不足……“进不来、出不去”成为多少当地居民的无奈呐喊。

市委市政府直面矛盾症结,解结突围。

规划先行!

从梗阻多年的“断点”,到不堪重负的地铁公交,再到短缺落后的路网规划,为彻底解决群众出行难题,回天三年行动计划勾勒出“一纵一横、五通五畅”骨干交通路网,打通老堵点,织补新动脉,合力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构建区域慢行系统的改造蓝图,为区域交通治理设定了规矩和方圆。

回天地区拟建路网示意图

一年来,北郊农场桥改造完工、林萃路断点明年打通、北苑北综合交通枢纽9月投入使用、地铁13号线年内启动拆分、自行车专用路成了新“网红”……一张疏密有致、交错相通的城市路网正在回天地区有序铺开。

打通断点 子落棋活

南起北五环,北至回南北路的林萃路全长7.6公里,是城市北部地区,特别是回龙观地区连接中心城区的一条城市主干路。

此路于2006年启动建设,大部分路段均已按规划实施完毕,却在五星啤酒厂门口“戛然而止”——950米的断点,因为复杂的拆迁利益、跨越铁路工程及地铁13号线等种种原因,一直搁浅至今。

林萃路断点打通示意图

“上下班要多绕4、5公里,一堵就是半个多小时。”与在回龙观住了十几年的王林一样,林萃路啥时能通车,是当地居民评价“回天计划”成果的重要标准。

断头路与便民路,只“一步之遥”。2017年的一个炎炎夏日,市委书记蔡奇就曾来林萃路暗访。 今年,他又接连两次来到施工现场检查进度,反复叮嘱,要狠抓计划实施,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打通林萃路喊了十几年,王林的心情也从一开始的期待逐渐转变为失望。去年,他在媒体上看到回天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打通林萃路,当时还不以为然。直到去年底,看到断点处开始拆除,王林终于明白,这条路,是真的要通了。

破解症结并非易事,既需要政府部门的决心耐心,还要有多方配合以及科学的施工方案。

经多轮协商,海淀区政府与企业于去年12月28日就厂区“整体收储、先行修路”达成共识,五星啤酒厂同意施工。今年5月,拆改移工作顺利完成,林萃路拆迁难题彻底解决。

林萃路断点正加紧打通

为了尽可能减少对地铁线路的影响,林萃路将采取U形槽下穿方式,连续穿越国铁、地铁13号线,下穿线路长度约650米,整体工期将于明年7月底前完成。届时,林萃路北段、建材城中路、黑泉路将实现南北贯通,形成一条双向六车道的城市主干路。

落好“关键子”,下活“整盘棋”。林萃路仅是一个缩影。

去年八月,察看北郊农场桥早高峰堵点

道路是否通畅,是丈量老百姓心中幸福指数的标尺。北郊农场桥曾是回天地区诸多堵点中最为突出的一个。因设计缺陷,作为回龙观西大街进入京藏高速的唯一入口,北郊农场桥上下都只有一条车道。高峰时段,双向三车道的车在此汇入,拥挤可想而知。

改建后,北郊农场桥在原有桥梁南、北两侧各新建1座桥梁,桥宽由16米拓宽至32.5米,机动车道扩展为“两进两出”,通行能力成倍提升的同时,实现了人车分离。

5月底通车后的北郊农场桥,已难觅往日大堵车之景。

改造前的北郊农场桥拥堵不堪

改造后秩序井然一路通畅

同时,陈营东桥建成通车,辛庄桥立交节点改造明年3月完工,安立路快速化改造年内开工……一批“断点”即将陆续打通。

诚然,打通“断点”历来是棘手的难事。但,凭借敢啃“硬骨头”的勇气和一定“要拿下”的魄力,就能打通“断点”,连接民心。

公交优先 畅通动脉

公共交通是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方式。但在回天,选择乘坐公交地铁同样困难:84万人口,只有4.5万平方米的公交场站;轨道交通主要依靠5号线、8号线和13号线,13号线更承载了东西向通行的全部压力。

“出行不太方便,希望能多开几趟公交车。” 去年6月,融泽嘉园居民黄秀云曾当面向蔡奇反映这件烦心事。

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就没有办不好的事。

——线路设置不合理?33条公交线路优化调整。

——等车时间长?北苑路开行大站快车,实现快速通勤。

——接驳困难?441路加开公交摆渡车,把乘客直送地铁站。

——线路少只能死等一趟?专80路调整线路走向并延长运营时间,方便佰嘉城、国仕汇等小区上万名居民接驳地铁8号线及13号线。

……

如今,回天地区共有地面公交线路72条,全部线路均可与至少一个轨道交通车站相接驳。此外,“回龙观大街”和“北苑路”两条公交示范走廊也将于今年落地。

轨道交通也迎来改变。

13号线2003年时客运量仅为4万人次,2016年增长为80万人次。期间虽经6次调整,高峰时期的发车间隔由10分钟缩短至了2分半,但快速增长的客流还是超过了承受能力。除了客流量大,回天地区多个地铁站进出口少,也导致了进站时间极长,多个站点高峰时都要排10至20分钟的队才能进站。

去年8月13日早7点半,蔡奇不打招呼,直奔回龙观城铁站,融入川流不息的客流,检查城铁早高峰运营情况,并明确要求,远近结合、标本兼治。改善城铁运力,优化公交线路,鼓励多元出行。

去年年底,13号线拆分方案公布。原有的13号线将在西二旗至龙泽站之间分成两条交叉的“L”型线路,发车间隔时间由2分30秒缩短至2分钟。13A线将由6编组加长为8编组,运输能力提高七成。项目将于今年年底开工,2022 年底前开通试运营。

13号线拆分示意图

同时,17号线将针对当地居民出行路程远、时间集中、需求量大的特点,采取“大站、快跑、高运量”的设计方案,设21座车站,最小发车间隔2 分钟,建成后将有效分担5 号线客流压力,大幅提升区域运力。

“公交优先”,就是“百姓优先”。从细微之处着手,有针对性地从百姓需求做起,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城市慢行 绿色“网红”

今年5月31日,全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回龙观至上地自行车专用路正式开通试运行。

3天,4.7万人次骑行,首月累计通行量达26万车次,工作日日均通行量约7500人次。自行车专用路俨然成了回天地区的“网红”!

6.5公里的专用路,骑完全程仅需26分钟,可惠及约1.16万“通勤族”。而在此前,由于两区之间高速公路阻隔,尽管直线距离仅有3.8公里,平均出行时间却近50分钟。

自行车专用路成“网红”

6月4日,专用路开通不到一个礼拜,蔡奇就来到这里,察看上坡助力装置、潮汐车道、立体停车设施运行情况。作为首批体验“用户”,在百度工作的程书坤为专用路竖起大拇指,“以前开车上班要一小时,现在只要半小时,太方便了!”

专用路的开通,让回龙观这座超大社区,直接连接到西二旗、上地这些热门通勤目的地,实现了骑自行车可与地铁汽车“赛跑”,甚至赢下“比赛”的通勤新体验。

众多市民争相“打卡”,绿色出行成时尚

自行车专用路成为“网红”的背后,是悉心的规划和决策,更是对绿色出行、节能减排的诚意和努力。

——潮汐车道中午变换方向,为的是更符合居民上下班出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