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破解基层"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

2019-05-29    

新华社北京12月9日电 题:怎样破解基层"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北京创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启示录(上)

新华社记者乌梦达、樊攀、李嘉瑞

如何破解超大城市治理和基层治理的难题?北京市创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坚持党建引领,着力形成到基层一线解决问题的导向,打通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哨声"响"起 解决基层难题

屡打屡盗恶性循环,执法人员却无可奈何……这是曾被称为"北方万两黄金县"的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镇,在整治金矿盗采问题上面临的困境。

金海湖镇2016年发生了一起重大金矿盗采案件,但调查取证遇到很多难题。平谷区金海湖镇党委书记韩小波介绍,盗挖盗采常见,乡镇却没执法权;有执法权的管理部门,又难以及时发现。这样的局面导致盗采事件屡禁不绝。

痛定思痛,2017年1月,平谷区探索将执法主导权下放到乡镇,乡镇发现问题发出召集信号,相关部门要迅速到场,开展执法,"事不完,人不撤",这被形象称为"街乡吹哨、部门报到"。

2018年,北京市将这一机制作为"1号改革课题"在全市推广,"哨声"在北京各地响起。

北京市委书记蔡奇表示,"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核心是坚持党建引领,着力形成到基层一线解决问题的导向,走好新时期的群众路线。其目的就是解决基层治理难题,打通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建立服务群众的响应机制。

目前,这一机制已形成三种形式:围绕群众所需的"日常哨",围绕重点工作的"攻坚哨",围绕应急处置的"应急哨"。

今年8月11日,房山区大安山乡发生大面积山体崩塌灾害,网格员在崩塌前10分钟提前发现并报告险情,"应急哨"响,有关部门迅速赶到现场处置,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权责向基层聚焦 解决"作为"难题

哨声"吹响"后,城市环境得到整治、停车难问题得到改善……一项项城市"痼疾"正逐步破题。从机构改革到下沉执法力量,更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正在形成。

--问题在基层,行政力量也要向基层聚焦。北京动真格"减上补下",防止"头重脚轻"。西城区核减区直部门208个行政编制,补充到各街道;东城区在3个街道试点将原有街道的25个科室4个事业单位改革为"8+4"模式,增强了街道工作效能。

在治理重心下移的过程中,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西城区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进千门走万户"行动,西城区委书记卢映川介绍,截至三季度,全区近5000名党员干部参加,走访10.6万次,收集各类问题建议5万余条,已解决3.8万件,解决率约76%。

--"条往块上走"解决"难作为"。不少基层问题处置难,背后是条块分割的管理机制"水土不服"。基层干部表示,一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因"九龙治水"长期难以根治。

而"吹哨报到",重点是形成条块合力。朝阳区三里屯北三里附近的百米小巷,曾因噪音扰民、环境脏乱差被称为"脏街",随着三里屯街道工委的"吹哨",治理开墙打洞、拆除违法建设、绿化美化环境。曾经的"脏街"变为生机盎然的靓街;解决乱象、强化管理、着眼提升,西城区什刹海街道的三声"哨响",唤来城管、环保、交通执法等部门共同施治,让喧嚣嘈杂之地重回宁静安然。

--"有责就有权"激发"能作为"。"吹哨报到"的一个重点是从制度上为街道组织赋权。北京出台《关于党建引领街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实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实施方案》,明确加强党对街乡工作的领导、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基层考核评价制度等14项重要举措。

" 通过改革,强化街道乡镇党(工)委的领导作用,使'街乡吹哨'有职、有权、有依据,使'部门报到'有平台、有机制、有资源。"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革说。

继续改革探索落实"最后一公里"

" 五指分散不成拳""政府干着、群众看着,政府很努力、群众不认同"……清华大学教授于安等专家认为,"吹哨报到"机制针对的一些基层治理问题,在全国存在共性。

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指出,北京市委以"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为抓手,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聚焦办好群众家门口事,打通抓落实"最后一公里",形成行之有效的做法。各地区要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树立到基层一线解决问题的导向,解决好群众身边的问题。

行百里者半九十。目前,北京各地围绕这一机制正展开更多积极探索与实践。

常住人口为83.6万人的昌平区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开展了"回天有我"社会服务参与平台;平谷区开发了"爱我平谷"平台,将机制拓展为"百姓吹哨,区委政府、部门、街乡报到",百姓一旦发现问题,也可及时报送平台,等等。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正采用干部实绩档案、社区工作者基本待遇动态调整机制、选拔敢干事担当的干部等措施,激励党员干部在"吹哨报到"中更积极地担当作为。

短评:但凡群众烦心事 当须干部真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