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乡吹哨 部门报到|哨声一响 北京石景山拯救出“垃圾堆”里的国宝

2018-12-12    

千年古道、百年老街……如今,骆驼祥子笔下的“驼铃古道”——北京石景山模式口重新恢复古道风韵。

模式口是京西多元文化的荟萃之地。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模式口村被打上了“脏、乱、差”的标签,垃圾成山、交通不畅、违建丛生,各类安全隐患问题突出……如今,模式口已经被焕然一新的街道、青砖灰瓦的民居、错落有致的民俗景观以及古韵盎然的生活风貌所取代。石景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晋秋红笑着说:“模式口是从‘垃圾堆’里拯救出来的国宝。”

据了解,虽然对模式口的整治曾连续开展多年,却陷入屡治屡反的怪圈,重要原因就是街道无权执法、职能部门无法长期驻守。

作为“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试点街道,石景山区金顶街街道党工委吹响了抢修文化瑰宝模式口文保区的“综合哨”,依托街道综合执法中心,组织城管、公安、食药监、工商、卫生、交通、消防等职能部门,开展常驻式执法,设立“模式口地区社会治理综合执法站”,组织动员“石景山老街坊”,对违章建筑自发劝拆助拆,修缮改造。如今,模式口街巷焕然一新,昔日的“脏乱破堵”不见踪影。

据悉, 一年中,金顶街街道共吹哨32次,协调23个委办局(处)、5个企事业单位对治理难题进行集中会诊,解决大小困难2000余个。在此基础上,模式口地区建起“模式口地区社会治理综合执法站”,成立临时党支部,相关职能部门派专人进驻,由街道统一调度、统筹管理,形成长效管控机制,百年老街终于再次绽放光彩。

模式口村的前后变化可谓是“街乡吹哨 部门报到”机制的最好见证。据悉,目前街乡已经吹响了应急哨、综合哨、日常哨等,都是居民身边那些自己解决不了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11月27日,记者走进石景山区金顶街道模式口村,正赶上这里的“老街坊议事厅”开会,研究170号胡同安装路灯问题。一张长桌,一侧坐着居民代表,一侧则是来自区城管委、属地派出所、金顶街道的工作人员,还有负责地区改造的公司代表,居委会负责人居中主持。

“我们那个胡同窄,到了晚上就特别黑,出入都看不见。”居民代表说。在又深又窄的胡同里安装路灯,怎样才能既达到照明的目的又不产生新的隐患,在场各单位围绕自己的专业纷纷给出建议。参会的城管委工作人员李彦告诉记者,作为职能部门向基层一线报到是市里的统一要求,参加街道、社区的协调议事会,对他们来说已经成为惯例。

类似于石景山居民议事厅讨论的“安装路灯”问题,则是“日常哨”所能解决的居民家门口的难题。

据了解,石景山区为确保“吹哨报到”机制的扎实推进,做实做强基层,推动力量下沉,石景山区委区政府赋予街道380项行政处罚权,覆盖市容环卫、城市绿化、工商食药等方面。

晋秋红告诉记者,为了确保街道能够指挥得动、调度得动职能部门,石景山区一方面全面取消了各职能部门对街道的单独考核,另一方面赋予街道对职能部门参与社会治理情况的考核权,且这一考核结果将与被考核单位年度绩效和评优名额直接挂钩,从而激发了相关主体“报到”的内生动力。

记者了解到,“吹哨报到”来自北京基层首创,2018年作为北京市“1号改革课题”,已在北京半数街道乡镇试点,16个区“哨声”此起彼伏,很多市民家门口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解决。像石景山一样,各区都加大基层赋权的力度,将适宜由街乡管理的职能部门派出机构逐步下沉到街乡,将街乡城管执法队由区管改为以街乡管理为主的双重管理体制,在各街道建立街道自主经费。同时,全市290个街乡还建起实体化的综合执法中心,普遍采用“1+5+N”模式,即1个城管执法队为主体,公安、消防、交通、工商、食药5个部门常驻1人至两人,房管、规划国土等部门明确专人随叫随到,基层执法力量得到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