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群众烦心事 当须干部真作为
新华社北京12月9日电短评:但凡群众烦心事 当须干部真作为
新华社记者乌梦达、樊攀
新时代群众路线怎么走?新时期“为人民服务”怎么干?55年前的“枫桥经验”怎么发扬光大?北京市近年来通过试点、推广“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社会治理新实践,给出了有口皆碑的新答案。
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任务。践行好新时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的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把服务群众作为出发点、落脚点。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曾几何时也长期存在百姓切身问题“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状况。办好群众家门口事,不能停留在口头。“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在北京全市推广后,停车乱、环境差、拆违难等基层治理的“硬骨头”被啃动,乱象大改观,差评变点赞,难事不再难。
办好群众身边事,党员干部要放心上,上级部门要敢放权,领导干部要多“动腿”,还需要考核机制做保障。“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赋予基层对部门的考核权和召集权,背后的实质是基层治理“重心下移”、行政“条块重构”,改善基层组织权责利不对等。百姓有所呼,基层“哨声响起来”,相关部门就要动起来,实现从“政府端菜”到“群众点菜”。
这样的“吹哨报到”,让社会治理的目标可见,部门参与社会治理过程可见,让干部的担当作为情况可见,百姓的获得感也就更为强烈。
“吹哨报到”的探索与实践,大大提升了北京市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的能力,是打通为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梗阻的有效举措。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星星之火,当可燎原。我们有理由相信,北京市能够以人为本,做到“吹哨报到”,全国各地也一定会迭出高招,兑现“群众烦心事,干部真作为”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