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记“疫”:非常时期的非常体验

2020-07-17    

非常时期

为快速阻断疫情的蔓延

全市5.8万名党员干部应声集结

迅速下沉社区战“疫”一线

社区防控琐碎而繁重

社区经历平凡而感动

他们的辛苦和坚持

也浓缩在一篇篇下沉日记之中……

“咱要下得来,更要沉的稳”

市政协下沉干部常志盛

刚刚回到机关没几天,6月15日我们就再次下沉到战斗了98天的通州区台湖镇兴武林村。“书记!大哥!”“哎!来啦?”“来啦!”这是我们下沉干部每天早上在村口的“暗号”,言简意赅但情深意长。

刚下沉到村里的时候,村干部、老党员、安保大哥对我们关怀备至:“几位领导到屋里暖和暖和”“水开了,几位领导喝点热水,多歇会儿”……我们的心里虽暖暖的但总感觉不得劲儿,咱们可不能让人家把咱们当“坐办公室”的给供起来,咱要下得来、更要沉得住。怎么办?“对,就从村口值守干起!”

除了村口值守,我们还主动承担了居家观察人员巡访、生活服务保障等任务,走街串巷的我们和村民们熟了,村民们对我们的“评价”也从“意思意思得了!”转变为“又转了一遍呀,辛苦啦!”“多亏你们了!”

我们曾为村里拦下了两个“隐患”,有两个人说是本村租户且一直未出京,可是我们坚持要求两人必须扫码查看行动轨迹,结果显示二人是返京人员,而且仍在观察期内。这件事传开后,村民们都非常配合扫码工作。

天气的炎热是我们难以想象的,7月6日我们正在村口值守,固定帐篷的铆钉突然从沥青地面上弹了起来,幸亏没有打到人。凑上去一看才发现,原来是沥青地面都被晒得软化了,吃不住劲儿了。测温仪也频频罢工。

二次下沉,村里排查出3位曾经去过新发地市场的村民,被集中观察了,他们的家属就要进行居家观察,其中有老有小。我们坚持非接触式巡访,尤其注意一些细节。比如给小孩测温的时候,我们总是蹲下身去,和孩子聊两句,“几岁啦?”“今天吃什么好吃的啦?”减少孩子对口罩、手套和测温仪的恐惧。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我们还坚守在防疫一线,希望迎来最终胜利的那一刻,我们能摘下口罩,张开双臂拥抱“战友们”,和朴实的村民大笑着合影,共同纪念我们一起努力过的时光。

“村里的事儿让你们跟着受累了”

市人防办下沉干部李凤华

从6月15日到今天,20天了,这也是第二次下沉到大兴区黄村镇狼垡四村。加上年初头一轮下沉,在这个村已整整蹲守了114天。3个多月,我成了村里的一分子,村民更是不拿我当外人,大到防疫动员,小到村民家生孩子,都来找我、告诉我……

“需不需我再去支援?”还记得6月13日晚跟王俊启书记通电话时他那急切的声音:“我们这儿离新发地有点近,和市场接触过的村民也不少,正缺少人帮忙呢,快来吧!

6月15日一大早,我带着4人小组进村了。“对村民信息逐一核查和录入……”没有一句客套话,王书记直接下达了任务。

5个人要包3000多户,挨个儿打电话询问是否去过新发地市场、是否密接过到访者……一张调查表10项内容,每个都得问到。一天下来,5个人打了上千个电话,手机发烫、嗓子沙哑。

这中间还要面对个别村民的不理解。“太烦了,别打了。有什么不舒服的,早就跟你们说了……”一次次,被当成骚扰电话不说,有时刚接通,听到的便是劈头盖脸一顿数落,没容我说一句话,电话啪地就挂断了。

黄村镇升级为高风险地区的那几天,核酸检测成了重中之重。6月21日一大早,前来检测的村民,从村委会大院排出去有100多米长。这么多人的集中检测,又都是邻里街坊,管理起来真是难度不小。

“走,咱几个上吧!”我招呼大家。几分钟后,我和谭梦超站在了采样的医护人员旁边,答疑解惑、分配引导;陈永富跑前跑后,不断提醒保持一米距离;包村干部李杰则联系医院协调增设检测点……晚上10点,2448人的核酸检测采样全部完成,大家也长舒了一口气。

7月4日下午,好消息传来,黄村镇由高风险降级为中风险,3633名村民的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这一天,村民的脸上都挂着笑容……

那天,王书记来了。“村里的事儿都不容易,让你们跟着受累了……”晚上,我和书记聊了很久,全是掏心窝子的话。

临走时,村民高大姐端来了她亲手做的炖吊子、咸鱼,值班室里还堆着矿泉水、西瓜、桃……看着这些村民的心意,心里酸酸的,又暖暖的。

一声老于, 我心里暖暖的

北京日报社下沉干部于忠民

一晃,在丰台新村街道优筑社区已经一周了,居民们也把我当成了朋友,每次听到他们喊一声“老于”,我的心里就暖暖的。

查验出入证、测体温、为居家观察人员送快递……没想到社区的工作是这样的繁琐和枯燥,可看着进进出出的居民,就像看到了父母、爱人和孩子。第一天进社区时,我还觉得让我守大门是大材小用了。可真站在那儿,才体会到守护400户居民平安的这道防线是多么不容易。中午最热,也是最忙的时候,汗水哗哗地往下流,我根本顾不上擦。保安刘友看不过去,把我往遮阳伞下推,可大家都忙着,我怎么能躲清凉。

我和刘友对接的十几户观察人员,几乎都住在没有电梯的板儿楼6层,一天七八趟上楼送货。“走吧,咱再加把劲儿!”说着,刘友拎起一大包东西,我连忙拿起剩下的几个包裹快步跟上他……

周日晚上8点,电话铃响了。书记说:第二天有8个社区的居民要二次核酸检测,全员上岗。

周一早晨8点,大家全都到了现场,参加检测的居民在检测口排起了整齐的队伍。

湿热的空气让防护服变成了桑拿箱,内衬上的尼龙上衣贴在身上,浑身痒痒。检测持续到下午1点半,大家脱下防护服时,每人都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而到了下午2点多,检测又开始了……

中午,一位居民家的锁坏了,按照规定,从师傅进入社区登记开始,我就要全程陪着。先用84消毒液对居民门区消杀,之后站在门外,盯着师傅换锁,还要拍片子、做记录。一个小时后,锁换好了,把师傅送出小区,我又返回住户的门区,再次消杀,忙活完已是下午4点。

社区的工作普通而琐碎,却连着千家万户的平安和幸福。想起从春节忙到现在一直没有休息的社区干部,我们这点儿苦和累实在算不得什么。我来社区,不就是想替他们分担一点儿吗?让他们多休息一天,就是我最大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