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新闻周刊:首都战疫启示录
作者: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李斌 王君璐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街道白塔庵社区出入口,社区志愿者王玥(右)为居民测量体温(6 月 16 日摄) 任超摄 / 本刊
◇“社区党建、商圈党建、行业党建、楼宇党建持续推动,疫情期间动员速度和参与人数远超预期。”
◇“央属市属企业、部队大院以前不让进,疫情期间都可以进了。”
◇“疫情期间党组织说话更管用了,号召力更强了”
7月20日零时起,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调整为三级,历时近40天的再战疫,取得阶段性成果。
北京疫情防控不仅关系两千多万人口的健康福祉,更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关系全国疫情防控全局。从隆冬到盛夏,燕山脚下勠力同心,京畿大地齐心抗疫。北京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利用“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坚持科学、精准、全民、依法防控,交出了一份疫情防控的北京答卷。
基层疫情防控三大考点
1月20日,大兴区宣布确诊两例新冠肺炎病例后,北京旋即进入“战时状态”。指定地坛医院、佑安医院等3所市级医疗救治定点医院,集中救治;设立严格进京管理协调机制、京津冀疫情联防联控联动工作机制,严防高风险人群进京;对社区村实行严格封闭式管理……北京市通过严格防控措施,全民动员,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4月16日,北京市新增确诊病例首次归零。此后,高标准常态化防控策略坚持不懈,高三初三开学、“五一”小长假、全国两会代表委员服务保障,频繁高密度人群流动没有引发病例和疫情反弹。截至6月4日,北京市14个区连续超过90天无新增本土病例报告。
6月11日,北京新发地发生聚集性疫情,北京再次进入“战时状态”。7月6日,经过26天艰苦战斗,北京本地新增确诊病例再次归零。
与此同时,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战疫仍在持续中。截至7月29日,北京市新增3例大连疫情相关病例。
“疫情防控是对基层治理的一次大考。”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社区防控组副组长、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革说,既考验这座千年古都的公共卫生水平、应急管理能力,更考验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效能,考验党和政府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
考点一,日常党建基础。
面对疫情,北京市各级党组织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强有力的集中统一指挥体系,组织动员力和协调执行力得到充分彰显。
在海淀区学院路街道健翔园社区,社区党员干部、民警、物业工作人员和居民“四种力量”一起排班参与社区值守等工作。社会力量快速整合,得益于街道成立两年多的党建协调工作委员会。“委员会将辖区内59家大单位联系在一起,形成一张党建大网,既增加信任,又共享疫情防控数据,提高防控效率。”学院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冯志明说。
三里屯街道以楼院、岗点为单位成立功能性党支部、党小组32个,将市区街下沉干部、社工、在职党员、物业、非公企业等力量凝聚在一起,搭建“党建共建点”联合作战。“近年社区党建、商圈党建、行业党建、楼宇党建工作一直持续推动,疫情期间动员速度和参与人数远超预期。”三里屯街道工委副书记马程浩说。
党建引领不仅聚拢人气,形成抗疫合力,而且解决了许多日常管理的难题。面对“三无”小区“没人管”、老旧小区“三不管”、特殊大院“管不了”等基层治理顽疾,基层干部拿出“战时”勇气和魄力,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消除防控盲区。
“依靠党建引领,很多地方以前不让进,疫情期间都可以进了。”大兴黄村镇党委书记、镇长莎红高介绍,针对辖区央属市属企业多、社会单位多、流动人口多等情况,黄村镇成立企业、社区和狼垡地区三个“战时”联合党委,做实资源、需求、项目“三个清单”,健全完善联络沟通、联席会商等制度,取得显著成效。
“疫情期间党组织说话更管用了,号召力更强了,因为基层党组织与群众联系得更紧密了,群众支持度更高,推动工作更有群众基础。”将台地区办事处副主任黄强说。
考点二,党群干群关系。
疫情防控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同时,疫情强化了广大市民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同呼吸,共命运”的经历让大家深刻意识到,疫情面前没有局外人。
北京市要求各级政府为居家和集中隔离观察人员提供全方位保障服务,做到隔离不隔爱。丰台区卢沟桥乡张仪村坚持每天做到“三个一”,即一个电话询问健康状况、一次慰问做好生活保障、一套服务上门消毒和收集处理垃圾,让居家隔离人员安心暖心。房山区成立了养老、残联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疫情监测日报告制度,确保养老、助残防控措施落细落实。
“通过经常走访和帮扶,群众每天看到党员干部的人,或听到声,感受到干部作风焕然一新,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八角街道党工委书记高春玲说。
“广大基层干部也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掌握了更多的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大栅栏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婕说。
从新国展转运入境进京人员到西客站迎接湖北人员返京,从集中隔离点保障到帮助居家观察人员扔垃圾取快递,从严格小区封闭式管理到集中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疫情防控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都充分体现党和政府“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
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带领和感染下,“朝阳群众”“西城大妈”“首都民兵”等戴袖标的志愿者被广泛发动起来,活跃在社区街面,积极参与各项防控。
石景山区八角街道积极发动老街坊参与社区群防群控,组织各社区成立了23支规模达4000多人的“老街坊健康护卫队”。东城区前门街道组织社区党员成立“抗疫突击队”“健康宣教组”“邻里瞭望哨”等志愿服务队,宣传防控知识,引导居民看好家、护好院。
“街道社区干部拼命干,居民站在旁边看”的局面得到扭转,广大居民“家园意识”稳步提升,共治共享格局进一步加强。
在海淀区甘家口街道,23岁的归国留学生汪永禄主动报名,回国隔离期满后成为一名社区防疫志愿者,用实际行动回报社区、回报祖国。
考点三,基层治理水平和手段。
疫情初期,返京人员、滞留武汉人员、境外人员、居家隔离人员数据每天都在变化之中,如何让数据实时、快捷更新,方便基层社工查找、使用,加强科学、精准、精细、分类防控,成为街道社区管理的痛点难点。
东城区交道口街道福祥社区建立住户台账,使用绿、橘、红及卡通小人四种形式,对住户进行分类标注。“返京人员14天居家观察期满,贴纸就从橘色变成绿色,大大节省了查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福祥社区党委书记李德青介绍,在东城区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战疫民情图实现电子化,成为社区防疫大脑中枢。
“在电子地图上,社区193个院落都能点开,实时查看和更新每家每户的疫情数据,防疫更加智慧精准,也减少基层社工的大量重复劳动,腾出手来干更多事。”李德青说。
科技助力精准防控,成为北京战疫的重要手段:在疫情风险排查过程中,“北京健康宝”利用手机定位查询行动轨迹,实时查询健康状态;“京心相助”小程序实现外地返京人员自主登记信息直接入库,14天观察期动态管理;亦庄镇充分发挥综治网格指挥中心智慧“城市大脑”作用,依托监控预警、大数据智能分析全面助力防疫;西城区尝试“技防换人防”,在全区推广安装智慧门禁系统……
此外,智能机器人语音外呼系统、可视门铃等技术手段广泛运用于居家观察人员管控,社区工作人员运用摄像头、微信打卡、智能体温计等,对居家观察人员实现远程、动态监测,实时了解居家观察人员身体状况和特殊需求,提高居家观察人员管理和服务保障水平。
答好基层治理四道题
北京当前防控形势趋稳向好,但如何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成果转化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长足进步,如何将疫情防控期间基层治理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固化成社会治理的常态化机制,是摆在北京面前需要长远考虑的“必答题”。
第一题,强弱项补短板,完善制度性安排。
战疫成绩来之不易,从根本上解决疫情暴露出的问题,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全社会养成良好健康卫生习惯,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从容应对短期内仍可能卷土重来的疫情,以及将来可能发生的未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北京已经在行动。今年5月出台《关于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下一步将启动建立公共卫生监测体系、医院发热门诊2.0版建设等一系列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措施。
此外,着眼于固化北京市疫情防控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回应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问题和短板,《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正在紧锣密鼓制定中。
第二题,进一步强化基层,优化组织设置和管理体制。
伴随快速城镇化出现的城乡管理交错问题长期存在,疫情期间尤其凸显。以丰台区为例,丰台区南苑乡与9个街乡存在重叠和交叉,职责不清、多头管理;长辛店镇与长辛店街道相邻,街镇混居、村居并行,有的征地拆迁村未及时成立社区居委会,产生社区管控“空白地带”。
此外,街乡社区规模悬殊,门头沟区大台街道面积81平方公里,丰台区社区数最多的卢沟桥街道有37个社区。超大型街道和社区管理幅度大,工作任务重,精细化治理难实现。
基层干部建议,进一步调整优化街乡镇区划设置,推进社区设置更加科学、社区规模更加均衡。
第三题,优化基层干部队伍,加强培训增强专业化水平。
大兴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缑泽鹏认为,疫情大考暴露出社区村书记在应急处置能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复杂问题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一些基层党组织平日和群众联系不够,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仍待形成。
专家建议,创新基层人才培养机制,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加强日常培训和专题学习,提升基层干部专业化水平,真正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
“疫情期间,大量干部下沉,既帮助机关干部了解基层,同时也把上级的政策、做法带到基层。”张革说,市委组织部正在研究形成干部下沉常态化机制,并推动建立相关培养、锻炼、晋升等完整考核评价机制。
第四题,破除信息壁垒,促进数据互联互通,强化基层治理科技支撑。
疫情防控暴露出基层治理存在数据不全、信息不准、渠道不通、手段不够用的问题。疫情初期,部分社区村干部对辖区住户、出租房屋、外来人口等情况精准掌握不够,对驻区企事业单位、商务楼宇、“五小”门店等情况缺乏深入了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一些职能部门的数据只是“内部使用”,难以实现互联互通;数据摸排上来以后,应用数据的手段相对滞后,没有实现从“数字化”到“数据化”的转变。
“必须把科技支撑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常抓不懈。”张革介绍,下一步,北京市在基层治理中,将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统一、完备的基层治理信息平台,以新思路、新手段为社区村居民提供更精细化、更智能化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