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防境外输入!朝阳区这些街道办法多多

2020-03-15    

当前,境外疫情加速扩散

严防境外疫情输入

成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朝阳区紧紧盯住社区防控这一关键环节

严格管控与温情服务结合

织密织牢境外疫情输入防控网

一起看看他们的做法吧

团结湖街道

一信:多渠道提前了解外籍人员返京信息,及时送达《致在京外国人的一封信》,宣讲防疫政策常识、解释防疫措施、普及防疫相关法规。

一书:劝导重点国家到京人员签订《居家观察同意书》,应签尽签、一户不漏。

一图:针对街道外籍人员散居特点,依托网格化平台,以社区为单位,按照楼宇进行划分,在社区设立外籍人员一览图,动态监测社区外籍人员居住情况。

一册:综合分析每名外籍人员的信息,一人一手册,建立管理台账,依据个人--社区--街道三级管控机制,加强外籍人员健康监测信息工作。

一控:严格按照外籍人员返京规定,做好外籍人员居家观察管理,确保观察期间不出户。

一疏:抽调外语人才成立外籍人员志愿服务队,采取“专业+志愿”形式开展外籍人员居家观察服务,帮助外籍观察人员解决需求。通过防疫微信公众号、社区报、宣传海报等途径传递“中国信心”,宣传“北京声音”,推送“小暖文”“防疫漫画”等,疏导外籍人员心理。

将台地区

摸排到位,底数清。针对外籍人员开展专项入户摸底走访,对未返京的外籍人员,加强同派出所、物业、房屋中介等单位联系,尽全力联系到住户,摸清入境意向,做好疫情防控政策宣传。

暖心服务,居家安。指派专人为居家观察外籍家庭提供服务,阳光上东社区成立工作小组,定期询问居家观察人员服务需求,核实居家观察情况;丽都社区为居家观察的外籍居民提供防护用品,对身体不适人员协助就医,还联系社会单位赠送餐食。

发挥优势,沟通畅。选派懂外语的社工进入社区,加强同外籍人员交流,将防疫相关通告、通知、指示牌等内容翻译成中英文对照版本,方便同外籍人员沟通。招募懂外语的志愿者,解决语言交流问题。

酒仙桥街道

为外籍人士发放多语版本的《致外国人公开信》《温馨提示》。为社区工作者配备了智能“翻译机”。为居家隔离的家庭送上防护物资的“暖心服务包”,增进与外籍住户的感情。

引导外籍返京人员配合做好居家观察,协助解决各类生活问题,构建外籍人员从进京到入室,直至完成居家观察回到工作岗位的良性闭环。

金盏地区

建立全天候联络机制和专人负责机制,公布村和社区联络人电话,建立疫情联络微信群,确定紧急联络员。

金盏嘉园第二社区制定《关于外籍人员疫情期间回京防控预案》,提醒外籍人士关注疫情防控官方信息,并告知紧急情况求助方式,引导外籍人士增强自我防护意识。积极动员外籍人士和会外语的居民加入群防群控的一线队伍,解决沟通障碍。

成立“贴心”志愿服务队,对于正在居家观察的外籍人士,加强日常联系,帮助其解决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

机场街道

为居家医学观察的外籍人士发放一封慰问信、一页明白纸、一张联系表、一瓶消毒液、一个体温计,每日以电话、微信方式登记体温情况,主动询问生活需求,并安排社工和志愿者为其运送生活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