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物业小区如何封闭管理?这些街道有经验
社区是联防联控的主战场
一些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
安保力量薄弱、出入口多且分散
该如何落实封闭式管理?
来看看这些街道都有哪些好做法
东城区朝阳门街道
三项举措
守住开放式小区防控阵地
把严“入口关”,确保岗哨前置。提前绘制防控形势图,在胡同口、小区出入口等重点部位设置问询登记处,专人设岗作为“哨兵”,对外来人口、外来车辆进行排查,做好详细信息登记,发现问题,杜绝出现防控“空白点”。
划分“责任田”,实现动态管理。通过落实条块划分、分片包户的工作原则,将楼门院的摸排责任落实到每个摸排小组,制定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表,逐门逐户开展摸排,开通二维码扫码登记、承诺,使每日主动排查工作能够实现入网、入格、入户,责任到片、到组、到人,把开放性小区的情况统起来、管起来。
吹响“集结号”,发动群防群治。坚持党建引领,提升开放性小区楼自为战、院自为战的能力。充分发挥居民自管会、楼门院长、守望岗、志愿者的作用,建立举报线索工作机制,落实“人盯人”工作原则,对离京返京人员加强跟踪了解,汇集各方力量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大兴区天宫院街道
“三级联动”为无物业
无安保小区构筑坚实“防疫墙”
社区主责。明确居委会负主责,社区干部定时对小区进行喷洒消毒,逐门逐户排查人员信息。对于村居并行、跨街道乡镇的地区,各社区、村每日共享人员台账信息,加强联动联管。
楼门动员。社区党组织充分发动党员群众,成立自管小队,按楼门对党员、楼门长和志愿者等3类力量进行实名落图网格化管理,明确重点人员盯守、信息收集上报等防控责任,实现群防群控。
街道兜底。对每个物业、无安保社区下派8名左右街道干部,充实防控力量。按照街道出资、社区管理的方式聘用保安,进行卡口值守。街道多方筹集,为社区配发口罩、消毒液、红外线测温仪等物资,为防控一线人员提供充足物资保障。
顺义区光明街道
建立“1112”模式
守护无物业、无安保小区安全
配备1支专业保安队伍,由街道出资,聘请4名保安,负责对小区入口24小时不间断管控,详细登记进出车辆和人员信息。
组建1支社区队伍,由社区工作者、在职党员、街道机关干部轮流在小区入口24小时不间断值守,每班2人,负责测量体温、政策解读、重大情况处置等。
常设1支保洁队伍,由街道兜底配备,聘用2名保洁人员,负责居民楼的日常卫生清理。
成立2支志愿服务队伍,一支是15名楼门长和治安志愿者、环保志愿者组成的志愿队,负责宣传、巡查、提醒、卫生清扫等工作;一支是6名退休老党员组成的老党员先锋队,负责对居民楼内5名孤寡老人进行看护、普及防疫知识、做好健康监测和生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