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初心|北京剧装厂孙颖:每一件戏衣都是传承
北京前门外珠市口西半壁街的一条小胡同,上世纪初,这里曾是著名的戏装一条街。许多著名的京剧名伶在此定制行头。虽然地处这里的北京剧装厂空间狭窄,然而几十年来,全国各专业戏剧团体、京剧院、曲剧团、歌舞剧院、影视剧服装、各大博物馆复制绣品很多出自这里。
这里是古老的“燕京八绝”之一京绣目前最正宗的传承地,也是孙颖从1976年开始从艺待了42个春夏秋冬的地方。张艺谋歌剧《图兰朵》、电视剧《大宅门》等大量剧装、国庆五十周年56个民族盛装游行服装、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开幕式表演的4000余套服装等等,均出自孙颖团队之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剧装戏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孙颖展示做好的戏衣。
孙颖在北京剧装厂车间整理戏衣绣片。
作为一名1995年入党的老党员,孙颖多年来始终坚持在业务生产一线,每年与全厂职工共同完成几十部戏曲、话剧等剧装的制作。为故宫博物院复制绣品的那些年让孙颖难以忘怀,她带领团队先后复制了坤宁宫帝后大婚幔帐、龙袍服饰,养心殿、永和宫、咸福宫的帝后贵妃幔帐、铺垫等绣品200余件。
“当初学戏装设计的时候掉过不少眼泪呢,不知道哪不好,只能一遍又一遍拿给师傅看。皇帝的龙袍上要绣五爪金龙,含珠喷水、腾云驾雾,而早期戏里帝王穿的蟒虽然也是龙,但只有四爪,嘴闭着,意味着臣服。蟒、靠、帔、官衣、褶子五大类戏装的精髓要学,生、旦、净、末、丑的戏衣图案要学,需要查阅各种资料,反复琢磨。为了学习这些知识,刚进厂的时候就办了这张图书馆的借书证,一晃都快40年了。”国家级非遗项目剧装戏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北京剧装厂总工艺师孙颖手拿23岁时办的借书证对记者讲起了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