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初心|87岁郑福来坚持67年义务讲述卢沟桥抗战历史
作为一名中国人,郑福来经历了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对党的理解日积月累,每天晚上七点的新闻联播、每期的《求是》杂志、每一份党章文件他都反复钻研,亲手做笔记,摘抄干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郑福来将这些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1951年开始,郑福来便在卢沟桥上义务为人们讲述卢沟桥的抗战历史、曾经日军的暴行,至今,已经坚守了67年。
“有的人就问我了,这么大岁数为什么还要如此坚持到卢沟桥为游客讲解?我说因为我是党培养教育成长起来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作为‘七七事变’的亲历者,我要把这段历史讲给每个中国人听,传承先烈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这是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活着就要坚守我的‘阵地’。多活一天我就多讲一天,要是能活到100岁,我就讲到100岁!”
4月22日,接待游客30人;
4月24日,小学生30人;
5月17日,北外附小学生40人;
……
“记不过来哟,后来干脆也不记了。”
卢沟桥义务讲解员是郑福来对自己的定位。67年时间,郑福来接待了70多个国家的外宾、媒体记者和数以万计的参观者。去军营、学校、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做讲解,郑福来也从不收钱。
在义务讲解过程中,郑福来不断积累。“宛平城内躏铁蹄,卢沟晓月倍凄凄。受尽八年亡国苦,国耻民仇牢牢记。”从1982年《忆七七》起,郑福来开始写诗留存那段历史,现在这些诗集手稿堆满了他的书桌。他还通过走访当地老人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故事,撰写了40篇关于卢沟桥的神话故事。渐渐地,郑福来成为最熟悉卢沟桥历史的“活标本”。凭借对卢沟桥传说民间文学的贡献,2015年,郑福来被评为第四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出京都,进京都,卢沟桥上的狮子给人一种祥和的感觉。狮子是吉祥物,小脑袋的狮子是金代的,现在都826岁了……当年,卢沟桥是九省御路,北京通往华北的咽喉要道,所以日本人爆发七七事变,要抢占卢沟桥和宛平城……”伴着落日的余晖,郑福来为游客的讲解迎来阵阵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