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先锋传|使命在肩,不破楼兰终不还

2020-04-14    

在对抗疫情的洪流中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冲锋在前、义无反顾

化作阻击疫情的“先锋力量”

让奋斗、奉献、勇气、坚守

成为自己使命担当的郑重宣誓

第一时间奔赴一线的“追疫人”

蒋荣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医师

国家感染性疾病质量控制中心办公室主任

1月9日,蒋荣猛受国家卫健委委派,前往湖北武汉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是在武汉指导工作时间最长的专家之一。

工作节奏以分钟计算

身处抗“疫”一线,蒋荣猛的工作节奏,几乎以分钟计算。在武汉指导工作期间,他到各个收治医院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并为来自全国各地支援武汉的医疗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每天六七场面授课、跑六七个培训场地,培训上千人,嗓子说不出话了,但他仍坚持继续培训。

在此期间,他的“也云论坛”微信公众号不断更新,多篇专业又易懂的文章一经发布,立即得到朋友圈广泛传播,有的当日点击量就达8万多。此外,他还为多家媒体平台审核新型冠状病毒科普文章、词条、防护措施小视频。“有一次晚上做完小视频发给他,第二天就在邮箱里看到了他的回复,时间是凌晨5时58分。”一位媒体人士说,这一夜他一定又忙得通宵达旦。

“追疫”从不退缩

工作20多年来,蒋荣猛国内国外走南闯北,“追疫”早已习以为常。翻看蒋荣猛的工作经历,人人避之不及的“劫”,一次次成为他奔赴的“战场”。

蒋荣猛(右)

2003年非典,蒋荣猛参加工作8年,是地坛医院第一批进入非典病房的医生。当年,主任私下征求他意见,“可以不去,不丢脸,没关系”,他没有犹豫,迎“疫”而上。“这是一种信任,对医院防护措施的信任,对我们医疗水平的信任,对国家的信任,这种信任是发自内心的。”蒋荣猛说。

2010年,蒋荣猛正在卫生部(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开会,赶上有疫情报告——西藏一家四口感染了鼠疫,一人已经死亡。领导问:“谁去?”蒋荣猛说:“我去吧。”在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连续7个昼夜驻扎在病患家门外的帐篷里,直到患者全部得救。后来有同事问他,害怕过么?他说:“没觉得害怕,就是当时走得急,上身就穿了一件衬衫,冻得够呛。”

2014年11月,蒋荣猛作为第一批中国公共卫生应急队队员在埃博拉肆虐的塞拉利昂工作两个月。出发前,他专门注册了“北京也云感染论坛”微信公众号。他说:“让国内同行及时了解疫情进展,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埃博拉进入国门,是一名传染病医生的职责。”

2017年4月,蒋荣猛奔赴西藏指导禽流感救治;赴甘肃平凉指导乙脑疫情临床救治;赴马达加斯加参与鼠疫的防控救治工作;2019年,他又驰援南苏丹应对埃博拉……

粗略估算,2003年后,蒋荣猛奔赴世界各地230余处参与疫情处置。“直面烈性传染病,是传染病医生的责任,而能够平安归来是一种能力。去过多少地方确实没数过,反正家里人已经习惯了我的这种生活节奏。”蒋荣猛说。

干这行的,这是职责

蒋荣猛的妻子也是地坛医院的医生,她给了蒋荣猛最大的理解和支持。每次蒋荣猛出差不敢告诉家中的父母,妻子会帮他“圆谎”。单位问她有什么困难时,她都会摆摆手,“没有什么,这是职责所在,他就是干这行的。”

蒋荣猛则在自己的工作中感受到更深更广的价值和意义,他说:“作为一个中国医生,参加工作20多年亲历了改革开放的重要阶段,亲身感受、参与了医疗行业的发展变化。而作为传染病战线的一名医务人员,我会一直努力下去。”

她用“逆行”记录“逆行”

颜葵

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心记者

1月27日,北京市属医院医疗队驰援武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颜葵主动要求奔赴“抗疫”最前沿,成为赴武汉采访报道的一员。从到武汉那天起,她天天工作到凌晨三四点,但也将这些“最美逆行者”的真实故事带到了观众和读者面前。

主动请缨奔赴武汉

1月27日下午,正在写稿的颜葵得知北京市属医院医疗队要驰援武汉、北京广播电视台将派记者随行的消息,她第一时间报了名并获得批准,加入了赴武汉报道团队。

颜葵报名确定奔赴武汉时,离预定集合的15:30只有一个小时。她迅速赶回家中,简单收拾了几件衣服,和上初二的女儿道别,女儿哭着问她:“妈妈你能不能不去?太危险了!”她对女儿说:“妈妈是党员,妈妈有经验,妈妈不去其他人也得去,这样的事总要有人做。”随后马上回到单位,和同事一起出发,与医疗队会合。当晚7点抵达首都国际机场T2航站楼。还没有上飞机,颜葵就开始了工作,在停机坪上采访了数位医疗队的医护人员。晚上11点,飞机在武汉机场降落。一抵达驻地,颜葵马上写稿编辑,于凌晨3点半制作完成《北京136名医护人员昨晚抵达武汉》的新闻,在1月28日的《北京您早》播出。

颜葵说,是党员,就要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干起来。到武汉以来,颜葵置身疫情最为严重的区域,深入医院、医疗队,观察救治情况,采访医护人员,发现讲述发生在一线的感人事迹,以切身感受报道所见所闻。

在采访条件比较艰苦的武汉,颜葵一直保持着高强度和快节奏,她既要为《北京您早》《特别关注》等电视新闻栏目提供来自现场的报道,又要为新媒体《北京时间》提供视频,还要每天与《健康北京》现场视频连线……一个人撑起多个岗位,在“抗疫”第一线,以高昂的斗志和吃苦耐劳的顽强作风,马不停蹄,夜以继日,哪里有需要她就出现在哪里,接连不断地发回一篇篇生动报道,让数以亿计的人们感动于“最美逆行者”的真实故事。

不畏艰险沉浸一线

深度参与医护工作者抗击疫情过程的颜葵,在新闻报道中真实地呈现着感人的一幕幕场景。通过她的报道人们看到,北京的医护人员手把手地培训武汉当地的医护人员,把从北京带来的防护物资分给他们,他们主动在防护服上写下“有事找我”,便于患者找到自己。很多患者被深深地感动了,好几个人给医生跪下,表达由衷的感激与谢意。

真实生动故事的发现挖掘,来源于颜葵等一线记者在“抗疫”战场的深度沉浸,来源于现场的敏锐观察,来源于记者的职业担当。颜葵参与过2003年抗击非典的报道,去过小汤山,进过重症监护室。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他们心中想的不是自身的安危,而是无法进入隔离区拍摄的遗憾,为尽量补救缺憾,颜葵每天凌晨2点跟拍去接班的医护人员,记录不为外部所知场景。

不忘初心谱写大义

颜葵1995年进入北京电视台,一直奋战在新闻工作第一线。从业20多年,先后参与了汶川、玉树,芦山、鲁甸地震和舟曲泥石流等重大地质灾害以及多次大阅兵、国际军事演习和比赛等现场的报道。她采编的消息、报道多次获得各类新闻奖项。她在采访中说得最多的是一线的医生、一线的共产党,想得最多的是工作。从始至终坚守着初心,践行着记者的职责和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颜葵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我就应该冲到最前线,记录最真实的现场,这是最基本的职业素养,我只是在做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新闻人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