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在基层 ②】在基层,每一份付出都是沉甸甸的收获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在北京有这样一群青年选调生
他们沉下心、鼓足劲
扎根在基层,奋斗在基层
用热情和实干点燃青春韶华
用一篇篇日记
记录下成长、感悟、责任与担当
脚踏基层土地,我与马坊同行
任玉迪
海淀区东升镇选调生
来到马坊村工作已四月有余,这些天以来,我从最初的“村外汉”,在疫情防控、核酸检测、垃圾分类、创文创卫等工作中初窥村情村貌,向着“村内行”的方向慢慢转变。
之前的一年里我在镇宣传部工作,通过接收基层相关信息初步了解了马坊村。今年五月,带着对马坊村浅浅的了解,我来到了马坊村委会党建办,不到一年的宣传工作经验在这里也有了用武之地。第二波疫情到来之时,马坊村奥北兴华足球场被定为核酸检测点,我与同事们一起在现场维持秩序、统筹协调物资、帮助医务人员解决吃住问题,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优化他们的工作环境。在这些工作档口,我也拿起了相机,用镜头记录基层工作者及医务人员的工作。
随着时间推移,疫情慢慢平稳,垃圾分类等社会治理工作逐步开始推进。策划统筹“一周一支部,一周一特色”垃圾分类支部活动;进企业园区宣传垃圾分类,进村民家里宣传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周末参与桶前值守活动……在落实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中,我更加充分地认识到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这项工作的落实也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同时也是党员践行初心使命的表现。
回想这四个月的工作历程,深入平房区检查创文创卫、宣传垃圾分类,也去科技园区与非公党员进行党建交流,同一个地区内既有亟需整治的人居环境,也有高新技术产业园的蓬勃发展,这样的碰撞与融合让我也深深领悟到基层工作的魅力。希望自己能脚踏基层土地,和马坊这片土地见证彼此的成长。
在基层的百感生活
王名姝
门头沟区永定镇选调生
毕业
2019年6月,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至此,结束了自己18年的求学生涯。同时,我有了新的身份——选调生。
一份心酸
2020年1月的一个下午,办公室来了一位面色苍白的先生,他是一位患白血病孩子的父亲,为了孩子已负债累累。孩子所在的医院同意若出具政府的盖章证明,便可以减免一部分费用。
经过与领导汇报,查找相关制度规定,与医院反复沟通,最终虽不完美,但仍然帮助他们减免了一部分医疗费用。
基层政府工作的意义是什么?也许,我们是山穷水尽时最后的依靠,面对这份责任,我们怎能不承担?
一份感动
2020年2月,疫情突发,大年初二,过去一年仅在家待过两天的我还是回到了北京。这个月,我被安排在润西山社区进行值守,值守时间是每天下午五点至零点。
站在社区门口,我自言自语:“好久没见过太阳了。”“有啊!有好多太阳。”一个路过的小朋友冲我喊道。很疑惑,还来不及问,他说:“你们就是,绿色的太阳!”那一刻,真的很感动。
基层公务员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也许我们是危难时群众的一颗定心丸,面对这个困难,我们怎么能不坚持?
永葆初心
2020年9月,距离毕业已经一年。我在永定镇经历了疫情防控、50天滞留户清零行动、创城、垃圾分类等。每天都有新的挑战,每天都有群众咨询求助,我们依然还是他们有困难时第一个想到的人。面对这份信任,我们怎能不向前一步?
基层工作就像是一群人前赴后继地向前行走,希望自己在岗位中取得更多的成长,做更多的事,为民解难题。
90后”青年干部下乡记
孙龙飞
原密云区太师屯镇选调生
过去的三年,我任职于太师屯镇唯一的低收入村后八家庄村,虽然现在调至区委办工作,但我依旧每个周末回村走一走、看一看。
当好“调研员”
“小孙,你来了,大爷可想你了!”低保户付大爷激动喊道。每到传统节假日,我都会用自己的工资购买米、面、鸡蛋等日常生活用品,走访慰问村内的低保户。自成为选调生以来,我经常走家串户,因为我要想打开工作局面,必须与老百姓“打成一片”。
当好“小助手”
“叮铃铃……”一看是村里的李叔来电,原来村里有的苹果树出现腐烂病,李叔就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来到果园,我立马视频连线母校的李教授,为村民们讲解苹果腐烂病的防治知识。我深知脱低不能仅靠“输血”更要靠“造血”。一直以来,我积极对接北京农学院、北京工商大学等4所高校与该村建立校村联建,解决植保、销售等各环节难题。
当好“守护者”
“小孙,小孙。”回头一看是村民付大哥喊我,他在村里承包大片的果园,林间养着许多蜜蜂,担心后期蜂蜜会滞销。旁边的村民罗大姐更是为这么好的生态环境,生产的苹果却卖不出好价钱犯愁。了解之后,我为他们讲解农村电商相关知识,联系库北京东快递站点帮忙推介,并利用自身特长设计村里商标和礼品包装箱。如今,村里20余户家庭利用农村电商走上了致富快车道。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会继续俯首基层,奉献基层,以优异的工作成绩来展现新时代“选调生”的风采。
用心调解百姓纠纷
邴子龙
延庆区康庄镇许家营村选调生
在农村,老百姓最看重的就是土地,但因农村老房翻建引发的宅基地纠纷也越来越多。
康庄镇南曹营村有两家人因宅基地纠纷问题接连拨打“接诉即办”热线,将热线当成了发泄不满的工具。经过多次了解得知,纠纷双方是叔侄关系,多年前因对老房子的使用权继承没有说清楚,导致现在双方都没法翻建房屋。眼瞅着房子要塌了,两家人都心急如焚,却又都不肯让步。
看着原本是至亲的家人,由于老宅翻建而逐渐疏远,我既心急又心痛。特别是调解刚开始时,双方情绪都特别激动,谁都不肯让步,调解陷入了僵局。深入了解之后才发现,这个看似简单的纠纷背后其实还牵扯到很多遗留问题,得找准核心,对症下药,理清楚来龙去脉。
掌握了基本情况,心里就有了底,我们重新启动了调解程序,采取“背靠背”方式,同双方单独进行交流,进一步深入了解双方的想法和诉求。有时双方情绪激动冲我发火,我也会感到委屈,但我知道,这个时候我更应该坚定信念、更应该有耐心。经过长时间的“软磨硬泡”,双方慢慢开始信任我,不再拨打“接诉即办”热线,有想法都会直接找到我倾诉。
经过一番努力,双方的心态也开始慢慢转变,对我们的调解工作也逐渐认可。最终,两家人同意了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都如愿以偿地盖上了新房,还一起给我们送来了锦旗,在接到感谢锦旗的那一瞬间,我心里既温暖又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