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初心|青年肩头有使命 禁毒领域有担当
张刃以音乐心理治疗师的身份在北京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向日葵戒毒治疗社区”,无偿为吸毒成瘾者做戒毒心理康复服务工作。受访者供图 千龙网发
第三届首都最美社工奖、年度中国优秀社工人物奖、北京市禁毒工作先进个人、2017年度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对于48岁的禁毒志愿者来说,张刃收获的荣誉不可谓不亮眼。而与他相处过的同行和被他帮助过的人都知道,这不仅缘于他过硬的专业知识,更缘于他心中始终不忘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张刃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在很多人看来,艺术将是一条灿烂的星光大道,意味着表达自我,抑或传达着对人类的终极关怀。然而,张刃15年来将“艺术生命”和“吸毒病人”联系在一起,在助人自助中体验生命的色彩,并将“音乐治疗”引入中国戒毒领域。
与禁毒结不解之缘
“有人说我是疯子,也有人说我是傻子,但我不在乎。” 面对记者,张刃对于别人的不解,有着自己的“辩解”。
2004年9月,在别人诧异的目光中,张刃第一次以音乐心理治疗师的身份进入北京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向日葵戒毒治疗社区”,成为了一名志愿辅导员。他利用自己在音乐理疗领域的专业技能,通过歌唱、听音乐、演奏乐器、谱曲以及音乐冥想和心理剧等,无偿为那些吸毒成瘾者做戒毒心理康复服务工作。
从一名禁毒志愿者,到全身心地投入这项工作,为何会把自己的命运与“吸毒人群”紧紧联系在一起?张刃坦言,当初只是为了写好研究生毕业论文,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戒毒人员的内心世界,他甚至每周坚持利用业余时间与男性戒毒者同吃同住。
耳闻目睹那些吸毒成瘾者及其家庭所经历的各种惨状,张刃觉得自己有义务、有责任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帮助那些深受毒品危害的成瘾者及其家人。他开始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发现吸毒人员戒不了毒,多半原因是因为心瘾。
目前,全国共有司法行政戒毒场所361个,收治能力达32万。自2008年《禁毒法》实施以来,已累计收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130万余人,目前在所近24万人。
但资料显示,音乐治疗在国内戒毒的心理治疗领域还是一个空白,即使如此,他还是凭着骨子里那份自信觉得自应该去试试。
在戒毒所志愿服务一年后,这个外柔内刚的大男孩做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向中央音乐学院打报告,申请延期一年毕业,力求继续探寻用音乐治疗毒瘾。很多朋友不理解,说他简直是“疯子”,张刃不在乎,“这个专业如果用不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简直就是浪费,我就是要真正为社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也正是从那时起,禁毒领域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他的身影。
在禁毒中体验生命颜色
刚进入向日葵治疗社区,张刃被戒毒人员看成是奸细。“如果你不知道那种感受,可别来这里凑热闹、瞎搀和!”戒毒人员小雪(化名)眼神一瞟,毛巾往肩膀上一摔,扭头扬长而去。撂下张刃站在原地,足足两分钟没有缓过神,小雪不屑一顾的态度,张刃的自尊心顿时掉了一地。
小雪依赖海洛因长达8年,曾经被强制戒毒11次,为了躲避小雪的毒友,她的家人3年内搬家16次。而这次强制戒毒解除后,小雪打算永远都不再回家,即使聊到12岁的儿子小伟,依然无所谓。甚至还说,只要出了这大铁门,第一件事就是找地儿抽一口!
怎么办?虽然张刃心里犯了难,但工作还得埋头干。
不久,一次与戒毒成员的小组情感体验活动,小雪同意由张刃代她去看看儿子,并一再强调自己在国外工作,不希望儿子知道有一个吸毒的妈妈!
在小雪家,张刃特意用DV拍摄了孩子的镜头,回到戒毒所,他用了一首《月光》做背景音乐:月光洒在每个人心上,为想家的人,照着亮,离开太久的故乡,和老去的爹娘……
妈妈,我长高了;
妈妈,我的裤腿儿变短了,连我的鞋子都变小了;
妈妈!我想你了……
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孩子稚嫩的呼唤使小雪从毒瘾中渐渐苏醒,开始了自己重要的人生转变,并最终成为一名和张刃多年并肩战斗的心理咨询师。
音乐在普通人耳朵里是一种审美的享受,而在张刃手里却变成心理治疗的一剂良药。
“我以前用枯燥的理论去研究这些戒毒者的时候,显得非常的机械。”张刃说,后来,当把自己的情感与激情全部投入到工作的时候,突然发现,那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收获。
禁毒公益路上的点灯人
张刃说他很忌讳提到“吸毒者”这3个字,更多时候喜欢称这一群体为“成瘾者”。在他眼中,这种“行为异常”的“病人”,更多需要的应该是关怀而非歧视。
“帮助吸毒成瘾者心理康复的工作固然重要,而禁毒领域的预防教育工作,也应该是整个禁毒社会工作的重要核心工作之一。”面对记者,张刃表示,禁毒工作的日渐深入让他意识到,应该想办法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到毒品的危害,从而在源头上遏制其扩散蔓延的势头。
北京市调查显示,出所后一年内未复吸的人数占80%,两年内未复吸的占61%,三年内未复吸的占54%。
为帮助更多成瘾者顺利戒毒,张刃四处筹措资金,把禁毒工作的领域从强制戒毒转移到了自愿戒毒。
2006年,张刃与部分成瘾者筹建了“启明星”、“一线希望”等北京市第一批公益戒毒草根组织,让更多的吸毒者接受心理服务。
两年后,为了完善自愿戒毒组织的专业能力建设,他带领一批禁毒志愿者深入云南边境毒品泛滥地区实地考察自愿戒毒社会机构,制作了专供自愿戒毒组织机构使用的《社区戒毒》等视频教材,为提升自愿戒毒专业效率做出大胆尝试。
2008年,借鉴年轻人喜闻乐见的音乐艺术形式,张刃着手利用文化的力量去弘扬“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禁毒文化,并策划创作大型多媒体音乐心理剧《瘾型人》在解放军歌剧院、海淀剧院等剧场连续公演。2009年该剧获“北京禁毒文化优秀作品奖”及“北京优秀法制文艺作品奖”。
2008年起至今,他开展禁毒社工及一线戒毒干警戒毒业务培训,提升了首都禁毒社工及一线戒毒干警的业务能力素养。
2018年,青藤6+1的成功开展使禁毒文化传播的更深远。
据了解,张刃在社会心理服务的公益领域工作15年,在首都禁毒领域志愿服务时间超过1500小时,公益服务人次达上千人。其中,有很多已经志愿成为同伴教员,他们怀揣着自立自强的决心,工作在首都禁毒、戒毒领域的第一线。
谈及未来,张刃希望今后把禁毒文化推广到校园,做“成瘾康复中心”,做“社区禁毒模式”,拍微电影,让更多的志愿者成为禁毒文化传播者。
其实,早在“非典”肆虐的2003年,听说很多治疗SARS病人的医护人员经常有情绪异常表现,张刃便闯入了非典一线,利用所学专长,勇敢地为医生们做“心理干预”。如今,张刃筹建了“绿丝带”、“一线希望”等公益戒毒草根组织,帮助无数成瘾者及其家庭走出了毒品阴霾的过程,就是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的过程,体现着共产党员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
放眼京华大地,还有更多像张刃这样的基层党员永葆初心。正如张刃所说:“其实,党和国家改革发展事业中有很多工作需要大家去参与、去奉献,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更应该不忘责任与担当,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使命。”
张刃开展禁毒社工及一线戒毒干警戒毒业务培训。
张刃和同事讨论音乐治疗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