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建国门街道“三个呼应”让“接诉即办”更进一步

2019-08-13    

本报讯(记者张楠)不光“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还抢先“未呼先应”,甚至“一呼百应”。东城区建国门街道通过“三个呼应”和“五项机制”这种“3+5”的接诉即办模式,热线案件量不仅下降了14.5%,还首次探索出了非公党建资源参与建国门老旧失管院落治理等新模式。

7月29日,由于前夜大雨,东城区赵家楼社区包片主任和网格员在进行例行入户巡查时得知,大羊宜宾35号院2号楼一顶层居民家,只要一下大雨便会漏雨。在详细了解情况后,工作人员立即与防汛施工人员取得联系,协调工人尽快对楼顶进行苫盖,帮助居民无忧度过汛期。“要将问题解决在居民反映之前。”建国门街道副主任高海雁表示,通过日常入户走访摸底,“未呼先应”,6月至7月,建国门地区热线案件量环比下降了14.5%。

除了“未呼先应”,建国门街道还针对老旧院落失管这一老大难问题,探索引入非公党建资源参与治理的新模式,打造“党建惠家”党组织服务品牌。从今年5月起,老旧院落已经成立了包含楼院居民党员、共建单位党员、居委会成员、社区专员等在内的临时党支部,修订《居民公约》,引入基本物业服务。如今,管道清淤、粉刷楼道、安装门禁、车棚清理等平日里无人愿管的难题,都可以通过“临时党支部”、“居民一家亲”微信群沟通协调,并联合地区非公物业企业共治解决。高海雁说,目前街道已形成了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的格局,居民诉求一经提出,街道网格中心派件下发,相关职能部门处置办理,社区专员、社区书记、包片主任、社区网格员当面答复,综合保障部门跟踪督办,主管领导统一调度,主要领导统筹会商。“居民一呼,百人来应”,共同为解决居民诉求出谋划策。

高海雁说,街道还建立了“五项机制”为落实“三个呼应”提供保证:“早部署、晚点评”例会机制,每天早会回顾昨日工作难点,确定当日重点督办案件,晚会总结当日重难点问题;“双派发”机制,案件同时派发街道科室与属地社区;疑难案件专题会商机制,疑难案件由街道主要领导亲自督办协调;“全响应”值班机制,网格中心24小时全天候值守,各社区双休日安排两人值守,专门负责办理热线案件;“全覆盖”培训机制,不定期组织集中培训或一对一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