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 领头雁改变了一个村

2019-09-19    

1999年,31岁的王传喜当选代村党支部书记。20年来,他一心扑在乡村建设上。在王传喜办公室的柜子里,码得整整齐齐的190多本工作笔记,记录着他20年来带领代村走过的点点滴滴。20年时间,代村从一个负债386万元的后进村,变成各业总产值28亿元、村民人均收入6.8万元的先进村。

王传喜

代村地处山东兰陵县城西南城乡接合部,20年前还是个负债386万元的村子。王传喜临危受命,以他为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两委班子上任后,定下了强村富民的目标。

如今的代村,现代化农业、文化旅游业、商贸物流产业、文化教育产业红红火火。2018年,各业总产值达到28亿元、纯收入1.2亿元、村民人均收入6.8万元,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小康楼,老年人免费住进老年公寓,不用进城就可享受二甲医院的医疗条件。

今年51岁的王传喜,还想用十年时间再开创一批新产业。即将到来的国庆假期又是他最忙的时候,他还会像往常一样在工作中为祖国祝福。

他的青春

村庄二十年变迁旧貌换新颜

两三年还清旧债新账

1999年,代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全体党员一致推选31岁的王传喜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下海经商见过世面、业有所成独当一面、敢于担当”,多年后,代村的老党员这样解释推选王传喜的原因。就这样,王传喜决定放弃在县城建筑企业当项目经理的工作,回到代村。

新官还得理旧账,王传喜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梳理村集体账目,“这些债务中有多年修修补补花掉的钱,有平时积年累月的消耗,有没缴清的水费、电费,还有一些‘浪费’,甚至也有虚账。”

经过梳理、清查,代村欠下的外债总额达到了386万元。

王传喜知道村里欠了很多钱,但没想到欠了这么多,“在当时来看,简直是天文数字。”村里因欠下的各项债务还不上被起诉,王传喜上任两天就接到了法院的传票。此后,他作为被告,先后出庭126次。

这么大笔的债务,怎么还?对此,王传喜说,“办法总比困难多。”欠下的债务再困难也得还,要讲诚信,但同时他也立下了规矩,拖欠了村集体的钱要交,强占了村集体的财产要退。

他跟债主协商,欠款一下子没办法还清的,分期还、借钱还。同时,他带着年轻的村委委员们,着手盘活村集体资产,逐步发展经济。只用了一两年的时间,村里就把386万元的旧债化解,用了两三年的时间,新借的钱也全部还清了。

重压之下背水一战

王传喜上任半年后,带着新的两委班子搞调研发现,最集中、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土地。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代村11个村民小组中,有的村民小组人均耕地两三亩,而有的村民小组人均耕地只有两三分,相差近十倍,“最突出的问题是人地不均,分布零散,乱搭乱建,低效种植,一些水利设施也都被破坏了。”

面对这种情况,2000年,王传喜带着村干部制定了土地调整方案,将土地划分成优等田和劣等田两个等级,所有村民抓阄分地,每户一块优等田、一块劣等田。村干部们在田里打下的界桩,没两天就被拔掉了。没了界桩,王传喜带人再打,前后打了三次。

调整土地的方案是有了,但执行起来并不容易,人均两三亩的村民小组更是极力阻挠。有的村民满腹牢骚找上门,连王传喜正在上学的孩子也遭到了恐吓。

王传喜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他说:“我也很彷徨,很纠结,村委干部也都动摇了,这个事到底还做不做,我爱人也劝阻过我。但我没有退路了,这个事如果没做成,代村还会继续乱下去,而且比之前更乱,那就全盘皆输了,我只能背水一战。”

王传喜带着党员干部分头给村民们做工作,“给大家讲事实,摆道理,党员带头吃住都在地里,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当时大旱,我们就去送水、搞服务,用了十几天时间,总算把大家都说服了。”土地调整从调研到落实,王传喜用了半年时间圆满完成。他说,这件事给他和两委班子都树立了信心,“有困难不怕,可以想办法,这也让我们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有了群众基础。”

调整土地只是解了近忧,王传喜对代村还有更长远的规划。当时,他为代村制定了“实施旧村改造升级,逐步实现居民楼房化,土地经营集约化,农业发展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土地调整完后返租倒包,村集体再把村民的一部分土地租回来,开展规模化种植、养殖,发展加工、商贸。

2005年开始改革新模式,根据国家政策法规,结合实际,代村采用有偿流转的方法,把土地统一流转到村委,再根据地形、土质、旱涝、交通等条件进行合理规划,配型种植,发展出花卉区、蔬菜区、高效农业示范区、养殖区、农业观光旅游区和商业营销网络“五区一网”的现代农业种植模式。而把土地流转出去的村民,不仅土地权益和收益有了保障,还可以参与集体企业的分红,同时,村民劳动力也从地里解放出来,可以自由选择经商、上班或者外出务工。

强村富民发展产业

2006年,王传喜开始旧村改造,拆除村里的老低破旧房子。直到2015年,他用十年时间建成了2000多套居民楼房,170多幢连排别墅,让代村1200多户3600多名村民都住上了楼房。但刚开始,村里一些人并不支持旧村改造,王传喜花了两三年的工夫才让大家转变观念。“中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不好改变,他们住惯了有院子可以种树、养猪养鸭的平房。我们先建起示范区,让大家看到住楼房安全、干净、卫生,环境和配套设施也好,有水电暖气、有线电视和无线网络,这样一来,老人们也愿意住进楼房了。”

除了“小康楼”,代村还建起了免费的老年公寓。老年公寓由村里统一免费配置沙发、电视、冰箱、天然气、暖气,拥有“一室一厅一卫一厨一阳台”,满足老人居家养老的需求。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免费入住,此外,老人们还能按月领到“老年优待金”。“我们也鼓励子女把老人接回家住,对于这些子女,我们每年每人奖励4000元租房补贴。”王传喜说。

在建起老年公寓之后,2017年,代村投资2亿多元建成了代村社区医院,达到二甲级别。以前的“穷脏乱差”和现在的代村一字不沾边。走进村里,绿树掩映中,别墅和小康楼错落有致,文化中心、健身广场、幼儿园到中学校园一应俱全,代村已是旧貌换新颜。

好日子要持续下去,发展经济是硬道理。近年来,代村坚持“三产并举,强村富民,稳定发展,与时俱进”的发展思路,根据代村城乡结合部的地理特点和资源禀赋,重点发展了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建筑装修、文化教育、卫生康养等支柱产业,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时代影响

获“时代楷模”称号

分享乡村振兴经验

王传喜上任不久,周边村庄出让村集体土地建设小工业项目都尝到了甜头,但王传喜没有心动,“卖地是能挣钱,可钱花完了呢?上工业项目能挣钱,可环境呢?”王传喜上任之初为代村制定的规划图在办公室一挂就是13年,按规划发展,代村的土地一分不少,代村的环境要越来越好。

2007年,王传喜用流转来的7000多亩地,请中国农科院的专家规划了万亩农业示范园,由于具备良好的现代农业基础,2012年获批“国家农业公园”,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农业公园试点。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总投资10亿元,为300多名村民提供了管理服务岗位,有170多家经营户围绕现代农业、旅游业开展服务。

兰陵国家农业公园经先后改造升级,规划占地面积2万亩,目前已经开发建设1万亩,园区建设了10万平方米5个大型智能温室和数百个冬暖式大棚,此外还有锦绣兰陵、沂蒙山农耕博物馆、雨林王国、花海田园等休闲旅游项目。印象兰陵、新农人培训中心等新项目正在筹建。

据介绍,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去年接待游客150多万人次,光门票收入就有4000多万元。

在王传喜带领下,代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创建先进村镇”“全国生态家园富民行动示范点”“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荣誉称号,王传喜也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时代楷模”等称号。

在当代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之前,王传喜做过农副产品贸易,做过物流,也做过建筑工程项目,这些工作经验在他规划代村发展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回望代村20年来的发展,他说最重要的是有好的领导班子、好的发展思路、好的资源条件和好的村风民风,缺一不可。

在“沂蒙乡村振兴万人大课堂”上,他毫无保留地向其他乡镇分享乡村振兴的经验。在他的规划中,代村商城不只是解决村民的农产品销路和生活购物需求,而是要辐射周边地区,甚至成为周边省市的交易中心。

目前的代村商城已经是全县最大的商贸市场,正在规划占地1000亩的沂蒙优质农产品交易市场,建成后,将成为苏鲁豫皖交汇处最大的优质农产品集散交易中心。

由于工作繁忙,王传喜没有时间享受私人生活,他说,“自己的生活可以等退休后再做打算,我还想用十年时间再开创新产业,做健康养老、文化教育和农产精加工。”

光阴故事

舍小家为大家

难得与父母团聚

王传喜上任以来,坚持“一天两会”的办公制度,每天早6点、晚8点的碰头会雷打不动。为大家舍小家,他每天天不亮就出门,晚上11点以后回家,很多个中秋节、春节都没有陪父母吃过团圆饭。

对于自己的两个孩子,王传喜同样要求严格。他要求孩子们不能插手村里任何事务,公家的便宜,再小也不能占。

有亲朋好友曾找王传喜大儿子王加萌帮忙拿兰陵国家农业公园的免费门票,有的人一开口就要十来张,殊不知,王加萌也是自掏腰包买门票。一年下来,光买门票的钱就得花一万多元。

对于村干部,王传喜早就跟他们“约法三章”:村里的工程绝不许亲朋好友插手,惠民政策绝不因沾亲带故徇私,干部选用也绝不让直系亲属沾光。

自从1999年上任以来,在7次换届选举中,王传喜连任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村民们舍不得他,他也一直保持着对这份工作的喜爱和热情,还要一直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