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学院路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

2020-01-02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如何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地区发展的作用;如何有效利用区域资源,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如何扩大单位和居民的参与,激发释放内在活力;如何提高街道社区工作的有效性,提升群众获得感...带着这些疑问,学院路街道开展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探索与创新工作。

一、制度化:

发挥党建协调委员会作用,打破地区行政壁垒

坚持党建引领,在街道、社区两级成立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作为地区各单位沟通议事的总抓手,共商地区发展、共抓基层党建、共育先进文化、共同服务群众、共建美好家园。

“地区鸣笛、家家出力”战略合作意向书签约仪式

2019年海淀区学院路街道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二、整体化:

加强多元主体融合,推进“四区联动”发展模式

建立系统性工作体系,通过社区发现、城市体检、街区规划、空间整理、城市管理、社区营造、关系重塑等一系列治理举措,推动“街区、校区、园区、社区”融合互动。

三、清单化:

制定“三项清单”,构建地区资源共享机制

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整合辖区资源,建立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项目清单,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整体构建“一盘棋”,实现了地区资源共享共赢、互惠共利。

四、平台化:

推动文化共融,构筑多元参与互动平台

积极搭建“发现学院路”、“点靓学院路”、“贡献学院路”、“共想学院路”多元互动平台,举办媒体友好沙龙、开展“城事设计节”、组织“学院路论坛”,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收获地区发展、建设的好点子、金点子。

五、专业化:

挖掘智力资源,组建“地区发展智库”

根据地区高校、科研院所集中,文化底蕴深厚和人文气息浓郁的特点,组建专家智库,聘请“街区规划师”、“社区营造师”、“党建规划师”,引导地区高校、大单位、非公企业等各领域人才在党建引领下充分参与到地区的规划设计和发展中来。

实践证明,学院路街道立足区域实际,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不断提升跨界行动能力、跨部门整合能力和跨领域协调联动能力,将校区园区思维升级为城市思维,运动思维升级为生态思维,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治理。同时,倡导参与式治理,依托党建协调委员会、资源共享机制、多元互动平台,提高社会动员能力,推动“街区、校区、园区、社区”四区融合互动,实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