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青 | 把百姓事当自己事,用真心换真情!

2019-11-29    

走进福祥社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雨儿胡同看望街坊居民的照片。

影像带来的视觉冲击一下子直入心坎,总书记的真情关切、居民的幸福笑脸,不正是一幅我们所追求的初心写实图吗?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和老街坊们合影

温馨和谐的社区背后,少不了辛苦耕耘、默默奉献的社区工作者,交道口街道福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德青就是其中一员,她把社区当作家,把居民当做家人,真正把百姓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

2019年,李德青获得了东城区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本期内容,我们就带大家看看她都为社区做了什么?

改善民生,走的留的都能住得更好

2015年,东城区启动了雨儿、帽儿、蓑衣、福祥等四条胡同的腾退、修缮整治项目,居民可自愿选择外迁或者留下。在完成“申请式腾退”、部分居民外迁上楼后,今年3月,雨儿胡同率先开始修缮整治施工:拆除自建房,修缮老房子,引入排水排污等市政基础设施,在腾空的房子里改建厨房卫生间,补种石榴树、葡萄藤……

修缮改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由于社工普遍比较年轻,经验少,不知道如何与居民沟通,李德青对社工进行了分组,由经验丰富的社工带着年轻社工,与居民面对面交流。

刚开始,有些居民对修缮改造及相关政策不理解,闹情绪不配合。社工们便耐心做群众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慢慢解开了一些居民的心结。一来二去,社工们和居民成了朋友,居民与社区之间的关系也拉近了。

曾经有一户居民,因为家庭矛盾纠纷,不愿腾退,又不愿拆掉院内的7间自建房,担心自己的居住空间变小,让修缮工作陷入了两难。

面对这种情况,李德青带领工作组、社区工作人员、退休党员,一边耐心做居民思想工作,一边动员设计团队,为居民设计了几十版方案,确保居民住得舒心。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自建房最终全部被拆除。考虑到居民的实际生活情况,李德青还提议在腾退的公房中为其打造厨房卫生间,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改造前后对比

打造“共生院”,老胡同里注入新活力

雨儿胡同30号院曾经是清代值年旗的花房,如今还有2户老住户。对于腾退出的公共空间,福祥社区计划改造其为“共生院”,具体来说,就是对腾退出来的空地进行功能重新定位,形成居民居住和社区服务共生

关于“共生院”的开放空间如何利用问题,李德青组织召开了十多次居民讨论会,立足党建引领、多元参与,积极动员辖区居民群众开展自治,聆听居民的想法和建议,让居民全程参与进来。经过集思广益,居民们总结归纳出“设立老年餐桌、增加文化活动室、建立居民议事厅”等数十条意见建议。

综合历次居民讨论会议成果和院落的客观条件,最终决定在院内设置五大主题空间,打造一个议事协商、开放共享、互助便民、邻里聚会、公益服务的好去处,不仅是社区居民的共享空间,同时也是社区服务的载体阵地和社区共治的重要平台。

与此同时,“老街坊导览队导览服务项目”、“福祥社区环保队行动计划”、“福祥小院自管会试点项目”等一批居民自主策划、自主实施的公益金点子项目,也将落地小院,充实和丰富小院的服务内容。

另外,还将有5位居民以“空管员”(空间管理员)的身份深度参与小院各个具体小屋的日常管理工作。

在雨儿胡同30号院的改造过程中,“五民工作法”(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起到了引领的关键作用,帮助工作团队理清了居民议事的思路,明确了居民参与社区共建的步骤,引领社区更好的开展居民议事工作。

把居民当家人,真正为老人解忧

助老服务队来帮忙。考虑到辖区内高龄老人较多,李德青会经常组织带领助老服务队,义务为社区居民服务。哪家有事情,哪家有困难,都有志愿者为他们一对一帮扶。助老服务队成立三年多来,每月都会为高龄老人过生日,让高龄老人感受到社区的温暖。

特殊老人特殊对待。对于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她会带领社区工作者帮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拿药、买饭、陪聊慰籍等等;针对空巢、孤老、卧床等亟需帮扶的老人,社区党委还会发动街坊邻居进行邻里守护,提供精准关怀和陪伴。

李德青总说:

“社区工作者就是为居民服务的,

只要把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就没有做不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