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过“贫困”山,通向“幸福”站
年终岁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度吹响脱贫攻坚冲锋号:“要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严把贫困人口退出关,巩固脱贫成果”“要建立机制,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亿人要携手前进。“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
如今的神州大地上,数以百万计的各级领导干部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处,心手相连、众志成城,书写下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只有动起来,才能富起来
2016年5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村,看望赫哲族群众。习近平总书记说,在祖国大家庭里,56个民族是亲兄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近年来,八岔村和北京一家企业合作,引资1000万元,在乌苏里江搞起旅游业。同江市委常委、八岔赫哲族乡党委书记高学智说,赫哲族祖祖辈辈用船打鱼解决温饱的时代已成为过去,赫哲人用船发展旅游增收将成为新的致富方式。
赫哲族巨变背后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反贫困斗争。至2018年底,内蒙古、广西、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民族八省区农村贫困人口602万人,比2012年末减少2519万人。
世界银行2018年发布报告称“中国在快速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方面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就’”。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盛赞中国减贫方略,称“精准减贫方略是帮助最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
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人
重庆,武陵山区腹地,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生态扶贫搬迁安置点。一排排巴渝风格的“小洋楼”依山而建,街道宽阔整洁,医院、学校、超市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目前,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贫困发生率从12.7%降至不足1%。
“全县360余户已脱贫但遭遇变故存在返贫风险的脱贫边缘户,是当前帮扶的重要方面。”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扶贫办主任何德华说,当地在继续推动贫困户脱贫的同时,防止已脱贫户返贫,真正做到“不落下一个贫困群众”。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脱贫攻坚工作做得怎么样。党的十八大以来,贫困发生率从10.2%降到了2018年底的1.7%,6年时间减少了8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战越是到后期越要注意脱贫质量,越是要夯实脱贫基础,越是要发挥“绣花”精神,在最薄弱的环节做最细致的工作。
脱贫奔小康,点燃新希望
23岁的麦尔哈巴·乌拉伊木是新疆疏勒县巴合齐乡巴合齐村人。因父亲重病、家庭贫困,2014年高中毕业她放弃了高考,帮母亲照顾父亲和弟、妹。父亲去世后,她和母亲帮人摘棉花、打零工度日。
2017年4月,听说援疆企业山东如意纺织正在招工,待遇优厚,麦尔哈巴报了名。2017年底她帮家里还完了债,2018年底建起了80平方米的安居房,实现了全家脱贫。“我一直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但如果没有产业援疆的好政策,我的梦想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实现。”麦尔哈巴感慨地说。
过去一年,巴合齐村1000多名年轻人中,除了上学的,已实现100%就业,进纺织厂工作的就有400多人。
国务院扶贫办透露,预计2019年全年减少贫困人口数量超过1000万,截至2019年底,95%以上的贫困人口可以脱贫,90%以上的贫困县可以摘帽。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乃至对世界的庄严承诺,即将全面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