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天”地区排水系统补上“三大缺口”
绘制了一张地图,疏浚了一批管线,拉起了一支队伍。一年多来,“回天”地区长年失养的地下排水管线补齐了缺口,为日常排水的稳定运行及汛期安全提供了保障。
“回天”地区有了地下管线图
“刚来的时候条件还真是挺艰苦的,设备没地儿放,管线图纸也不全。”“回天”专项突击队队长王永刚说,干过管线养护的人都知道,干活前得先看图纸,可是由于“回天”地区地下管线情况复杂,很多接收来的设施没有图纸,更谈不上数据台账。
王永刚和同事们加班加点,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把“回天”地区走了一整遍。
无设施图纸、缺失管线数据,排查的过程很辛苦。在同成街北侧的一处污水井口,北京排水集团的养护工人曹宇航和同事用手持管道潜望镜查看管线情况,2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借助自带灯光,在黑漆漆的管道内,能把50米范围内的东西看得清清楚楚。在地面上,工人们趴在平板显示器前,仔细查看摄像头实时传输的管道内情况。这么一趴,有时候就是好几个小时。管线有没有破损、管线连接处是否脱节、管线内积泥情况怎么样,这都需要用肉眼来判断。
管道内的各种状况被记录下来之后,曹宇航和同事还需要现场手绘地图,包括管线流向、井盖位置、支管个数等,依据草图,再做成更为精确的电子版图纸。经过这样的排查,“回天”地区地下管线的家底儿被一点点摸清了。在今年5月前,突击队完成了“回天”地区300多公里的管线摸排,完善了230多条管线数据,并建立了设施台账,定位特殊构筑物、排河口等任务,成功解决“回天”“设施数据缺失”的问题。
58.6公里管线清出杂物12000余立方米
这次摸排,王永刚和同事们发现了更挠头的事儿,管线问题太多了。
长期的失养状态,使得管线内部淤泥淤积的情况较为严重,部分管段里的淤泥堵塞了六七成,有的还是满管堵塞。经过排查,“回天”地区近六分之一的管线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害。
回龙观地区的育知东路城铁桥就非常有代表性。2018年“7·15”大雨中,育知东路城铁桥的积水一度达到2.5米,当时还没入驻“回天”的北京排水集团迅速增援,“我们派了7个大型抢险单元支援排水,用了6小时才将积水排空。”北京排水集团第三管网分公司副经理解海立现在还记得当时紧张的抢险场景,“当时我们不太清楚,后来接管后才知道,其实积水严重跟周边地下排水管网病害严重有很大关系。”
这片区域被列入了重点关照名单。养护人员从400多米的进退水管线里清出了300多立方米的淤泥,“也就是说原来70%至80%的管道都被淤泥堵死了。”之后,北京排水集团还通过新建100多米的雨水管线,将育知东路城铁桥20%的汇水疏解给其东边的雨水收集系统。在今年8月5日的降雨过程中,尽管该桥区也产生了1米左右的积水,但两个抢险单元两个半小时就将积水排空了。
类似的问题很多。北京排水集团根据前期摸排数据,把设施隐患问题归类建成隐患台账,用台账推动各运维组开展维修和养护工作。截至今年10月,集团共计养护管线58.6公里,清出淤泥、垃圾12000余立方米。同时清掏雨水口7500余座,拆除雨水管线内封堵30处。实现“回天”地区设施100%养护,雨水口100%清掏,彻底解决了“回天”地区设施失养问题。
管线治理有了信息员队伍
入驻“回天”,自然就是“回天”居民的“邻居”,北京排水集团用服务搞好“邻里关系”。对居民的求助,突击队应急处置组24小时值守,并在30分钟内到现场。专项突击队还自主巡查发现并处置的养护类事件累计764件,共涉及道路30余条,保证了龙腾苑、龙跃苑、龙锦苑等60余个小区周边设施无隐患。
如今,北京排水集团还与昌平区水务局、区管委、交通支队、各街道站等属地多个部门积极进行沟通互动,建立联动机制,并与老旧小区居委会,大型社区物业,人流密集的商圈取得了联系。“有了属地服务反馈机制,我们就有了一支共治的队伍,有了一张遍布‘回天’地区的信息大网,极大地丰富了信息收集渠道,为日后的防汛保障、处理热线事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北京排水集团第三管网分公司生产管理部部长马红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