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一刻钟微信群快速反应——接诉即办系列之后来居上
“嘀嘀嘀……”听到手机响起微信提示音,马强立刻划开屏幕查看。在怀柔区北房镇农业发展办公室工作的他,如今还有一个身份——接诉即办联络员,他所在的一刻钟“见诉领办”微信群中的每条信息,都会第一时间了解。“全是老百姓关心关注的事儿,可耽误不得。”
为解决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怀柔区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通过“未诉先办”“见诉领办”“奖惩促办”等一系列有力措施,给民生服务加装了“驱动器”,让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福祉。该区也从年初全市“接诉即办”排名靠后,一路逆袭,4月晋升第五,6月至9月连续跻身前三甲,其中6月、7月均位列第一。
全区月度调度会“搬”进乡镇
从百姓关心的事情做起,把民生服务作为考核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本市打通民生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有效举措。今年1月开始,本市每月召开的区委书记月度工作点评会上,都会对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受理办结情况进行追踪、排名。排名变化背后,是各区各部门、街乡镇闻风而动、接诉即办的努力。
全区月度调度会“搬”到了排名最后的街乡镇召开
为保持“接诉即办”处在全市前列位置,怀柔区委、区政府把12345市民服务热线工作作为一号工程来抓,每月的全区月度调度会从区委大院“搬”到了排名最后的街乡镇召开。区委书记、区长和各街乡镇、委办局“一把手”齐聚一堂,直面问题,倒逼做实做好“接诉即办”工作的同时,也使一些共性问题引起大家的关注,针对乡镇自己不好解决的难题,还能一起想办法。
“这个会开得真出汗呀。”7月在全区“接诉即办”排名倒数第一的庙城镇,8月在家门口开了这个会,镇党委书记马国柱直言:“是压力,更是动力!”会后,镇党委连夜开会研究改进方案。如今,2楼的第四会议室,每天下午两点,都有一个由马国柱主持召开的固定会议,即使国庆假期也一天没停。
丢失井盖接诉后及时安装
“会上谈什么?当然是‘接诉即办’!”镇党政办公室主任王晨阳说。哪些单子没办完、为什么解决不好、遇到什么难题、百姓满意率如何……会上,各相关科室负责人都要一一说明。实打实的工作态度和方法,让庙城镇9月大排名跃升至全区第一。对此,王晨阳感触颇深:“大家一起集思广益,解决起来会更顺畅。”
一刻钟“见诉领办”群里抢单
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怀柔还开展党员干部“四在基层”活动,要求党员干部调查研究在基层、解决问题在基层、工作实践在基层、服务群众在基层,深化“双报到”工作,推出一刻钟“见诉领办”模式,全区16个街乡镇、27个区政府机构建立了专门的微信工作群,各单位主要领导、诉求办理工作人员都在群里24小时待命,准备“抢单”。
微信工作群里及时派单、接单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乡亲们解决各种生产生活难题,就是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前不久,马强接到群里通知,今年新推进煤改电工程的小周各庄,有村民反映补贴问题。为精准了解村民诉求,马强接单不到10分钟就赶到农户家里,面对面讲解相关政策,根据农户住房情况,帮助选择性价比最高的采暖设备。说起和以前工作情况的对比,马强直呼:“累呀!可是看到乡亲们的问题解决后眼中流露出的真诚谢意,又觉得值了!”
怀柔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局长魏海涛介绍说,一刻钟“见诉领办”模式改变了以往接单后等领导签批、等逐级下传、等相关科室人员在岗的各种“等等等”,微信群里及时派单、接单,平均接诉时间减少1小时以上。自8月15日推出以来,领办率已超90%。
奖励资金用于解决群众诉求
“接诉即办”工作,干好干坏不能一个样。为此,怀柔制定了《怀柔区镇(乡)街12345服务热线考核办法》和《怀柔区区直单位12345服务热线考核办法》,以办理群众诉求的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为考核指标,每月一考核、年底一汇总,结果纳入年底绩效考核,占总分25%。
每月还安排资金,对综合成绩排名进入全市前10名、环比进步幅度排名全市前10名、综合成绩排名全市前50名的街乡镇进行奖励,奖励资金则全部用于解决群众诉求和乡村建设治理。近来,宝山镇利用获得的奖金,为道德坑村修建了护村坝,给石碾子村升级改造了饮用水设施,给牛圈子村加装了临时照明设施……受到大伙儿的好评。
街道清理前后对比图
相应的,对于排名靠后的单位,则限期开展内部自纠,落实部门提醒,并由区委书记对单位“一把手”进行约谈,促其立即整改。
怀柔把百姓诉求作为政府工作的“眼睛”“鼻子”和“耳朵”,通过解决群众诉求,补齐工作中的短板弱项。坑洼路面填平了,火灾隐患排除了,管网淤堵清通了,倾斜线杆加固了……百姓看在眼里,暖在心上。“一个电话,咱们的烦心事有专人帮着解决,政府的办事效率真高!”
主动到百姓身边了解需求
老百姓的满意,还体现在一串串攀升的数字上。9月份,怀柔区诉求总量5945件,响应率、解决率和满意率分别达到100%、85.56%、93.86%,三项综合成绩为92.85分,全市排名第三。
来自一线的创新实践,正是基层治理的缩影。“接诉即办”是一个要求、一个方法,更是一种态度、一种习惯。抠好每一个细微末节,解决好每一件暖心小事,北京这座大都市的精细化管理才会不断完善,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会不断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