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初的心,走最实的路|主题教育在落实(四)
进入11月,全市第二批主题教育仍在火热进行中。在之前的系列中,我们看到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各展所长,把四项重点措施贯穿始终,形成了不少各具特色、丰富多样的经验做法。
检验初心使命,衡量工作成效,最终要看群众难题是否得到解决。为此,全市围绕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以“吹哨报到”“接诉即办”为抓手,把为民服务落到具体行动中,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了更好地聚焦“为民服务解难题”,我们推出了全新系列——“主题教育在落实”。跟上晓新晓轩的步伐,一起看看房山区、怀柔区、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是怎样落实到位的吧!
房山区
“三联三提升”
创新党建引领社区物业管理新模式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房山区注重实际效果、解决实际问题,大力推进党建引领物业服务企业试点工作,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探索形成“三联三提升”区域化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模式,有效提升了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组织联建,提升党建引领能力
推进物业“三方共管”,明确住建部门承担物业行业监管责任,街乡党(工)委承担属地监管责任,社区党组织承担直接监管评价责任。扩大组织覆盖,推动试点小区的物业服务企业全部建立党组织,并派党建工作指导员进行指导。积极推进社区党组织与物业服务企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并将物业服务企业和驻区单位纳入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席位制委员,通过党课联上、活动联办、党员联管等形式,努力形成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组织体系。
工作联抓,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建立协同议事制度,凡涉及社区管理的相关事项,均积极邀请物业企业负责人参加,突出群众需求,整合服务资源。建立协同处置机制,针对“12345”市民热线反映的问题,实行社区党组织、物业企业“双派单”“双负责”。建立协同监督机制,用好社区民情恳谈会、事务协调会、居民议事会和成效评议会等有效抓手,引领各类组织和广大居民群众有序参与全过程监督,有效提升社区居民满意率。
服务联动,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便民服务经常化,积极推动社区党组织与物业党组织建立问题联查机制,组织全区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走访调研,推动问题发现在一线,解决在一线。社区共治常态化,结合社区建设和居民实际需求,充分整合各方力量,提升社区服务品质。党群共治长效化,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上一线、做贡献”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和报到在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搭建党员服务载体,推动主题教育向基层深入。
怀柔区
“四在基层”
为民办事解难题
怀柔区建立“常态化下沉基层”机制,在全区党员干部中常态化开展“四在基层”活动,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走近群众、服务群众,用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践行初心使命。
调查研究在基层
开展领导干部常态化调查研究工作,通过拉练调研、专题调研、“点穴”式调研、“四不两直”检查等形式促进调研常态化。开展党员干部“大走访”活动,做到“两委”干部、老党员、老干部、困难家庭、不稳定人员等五类群体必访,班子建设、社情民意、矛盾纠纷、民生工程、群众疾苦等五方面问题必问。目前, 全区81家主题教育单位已开展调研1190次。
解决问题在基层
建立一线解决问题机制,做到立查立改、即知即改,能现场解决的现场解决,现场解决不了的列出清单逐件解决。开展领导干部到基层定点接诉接访活动,推动区直部门工作职责延伸到基层,协调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疑难问题。目前,全区共发现问题1570个,已解决1223个,挂账督办347个。
工作实践在基层
分批分类选派工作队驻村(社区)开展工作,把干部力量配置到基层一线。建立镇乡街道机关干部常态化下沉制度,每天三分之二以上机关干部下沉到村(社区)、服务入户。各区直单位选派干部到村(社区)一线以及直接与群众接触的岗位挂职任职,使干部在基层一线经风雨、长才干。目前,全区已有62个工作组300余名干部常态化驻村工作,1200余名干部每天下沉到村和社区开展对接服务。
服务群众在基层
深化“双报到”工作,常态化开展党员“红马甲”活动,围绕群众反映集中的违法建设、物业管理、垃圾分类等问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党员先锋岗、责任区等设岗定责形式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区、镇、村三级志愿服务队伍,打通宣传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区共有9000余人次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下足“四种”功夫
扎实推进主题教育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始终,提出争当“五有”党员、建设“五好”党支部的具体要求,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守初心,在党性锤炼和理论武装上下功夫
一方面,通过开展“牢记初心使命,同过政治生日”“亲历庆典、感受庆典、厚植爱国情怀”等主题党日活动,加强党员的党性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理论读书班强化理论武装,引导党员在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提高真信笃行、知行合一的意识和能力。
担使命,在立德树人和塑造灵魂上下功夫
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三个结合,开展三个工程,提高人才培养的高度与温度。一是通过书记讲党课、院长讲开学第一课等,将入学教育与思政课堂相结合,开展“引航工程”;二是通过实施“红色导师计划”,将知识教育与价值塑造相结合,开展“铸魂工程”;三是通过院领导与孤儿学生结对、为有特殊困难学生制定专门培养方案等,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开展“暖心工程”。
促发展,在产教融合、破解学院发展瓶颈上下功夫
院班子深入系室、师生员工中了解情况,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查找学院发展的“痛点”“难点”和“盲点”问题,同时针对查摆出的问题即查即改。为加强校企产教融合,经过实地调研,学院积极与相关企业洽谈合作,筹划成立旅游研究院、设立研究基金,探索学院发展新模式。
解难题,在扎根大兴、服务北京、助力乡村振兴上下功夫
作为驻大兴区的市属高校基层院系,学院秉承 “扎根大兴、服务北京”理念,积极探索引智帮扶“石化模式”,为大兴区最后一个低收入村提供“创建一个机制、实施三个工程、培育四有新人”的石化方案。同时,指导长子营和圈头乡开展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