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推动小区治理,红色物业助力居民生活
物业服务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居民群众日常生活,是城市精细化管理“最后一公里”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北京市推进构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框架下的物业管理体系,将物业管理纳入社区治理,推动在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中建立党组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今天,我们为大家推出海淀、门头沟、房山区在推进党建引领物业工作中的经验做法,敬请关注。
海淀区
党建引领推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
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志强北园社区属房改房老旧小区,涉及12个产权单位,共管理物业服务企业5家。为推动社区治理创新,组织召开第一届业主大会,选举产生的业委会委员80%是党员。
组建班子,强化党组织在业委会成立中核心作用。成立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对接小区物业公司实施“两个覆盖”,发挥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等平台作用,完善社区治理联动巡查、分析和处置机制。
深入发动,引导各方力量在专项工作中体现主体作用。将物业服务企业纳为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依托“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与区房管局等单位开展专题研讨。抽调相邻社区社工,组建29人工作团队,开展摸排登记、集中宣传。
酝酿人选,鼓励社区党员在为民解忧中展现模范作用。在业委会选举过程中将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促进社区治理需要、推动工作机制创新进行“三结合”。候选人报名过程中,积极发动支部和双报到在职党员,社区党委专注于口碑好、能力强的党员,以侧重鼓励和侧重考查“双侧重”,带动多名党员踊跃参选,兼顾了各方意愿。
凝聚共识,鼓励机制创新在推动治理中承担积极作用。社区党组织围绕创建让百姓舒心、贴心、安心、开心的“四心”党建品牌,积极构建“共绘同心家圆”工作机制,努力打造含业委会在内的“一核心两依托三平台四补充”三级“同心圆”工作体系,推动社区业委会党支部的成立,推动社区治理实现机制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门头沟
党建引领破解物业管理难题
门头沟区大峪街道峪园社区,属商品房试点小区,社区党委以“吹哨报到”和“党建协调委员会”工作机制为抓手,架起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公司和业主之间的连心桥,不断提升物业服务管理和社区治理水平。
成立业委会选强当家人。街道工委成立指导专班,以倒排工期的方式印制业委会成立手册,将业委会成立程序细化到每一天。去年7月,业主投票选举产生第一届社区业委会,业委会7名成员均为党员,社区党委书记任业委会主任。
强化党建引领凝聚各方力量。业委会成立后,社区党委成为社区的“主心骨”,社区居委会成为社区治理的“组织者”,社区业委会成为社区事务的“主持人”。社区党委牵头制定规章制度,以制度推动各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
多措并举破解难题,不断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社区将辖区的学校、银行、医院等单位党组织纳入党建协调委员会,通过整合辖区资源,激发社区治理活力。育园小学将场地资源向社区免费开放,社区停车位为学校的老师免费开放,以“错时停车”的方式解决学校车位不足的问题,实现学校和社区资源共享。
房山区
强化党建引领 创新无物业社区治理模式
房山区拱辰街道文化路社区属于基础设施较差的无物业老旧社区,社区党支部以居民诉求为导向,以“吹哨报到”和“接诉即办”机制为抓手,推进多方共治,有效提升了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下好“先手棋”,摸基层实情。依托拱辰街道党建协调委员会工作运行机制,构建社区党总支主责领导、居委会协调、产权单位和第三方介入、党员志愿者参与和全体居民监督的组织体系,通过走访调研、召开问题征求会、设立服务需求征集窗口等形式,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切实摸清实际情况,形成需求清单。
吹好“集结号”,聚自治合力。健全社区物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解决社区居民反映的重难点问题。强化全员参与社区共治理念,成立应急志愿者服务队,提供楼道灯更换、排水管道疏通等应急维修服务,满足居民应急处理需求。完善社区民情恳谈会等制度,有效提升社区居民满意率。
打好“组合拳”,促管理增效。针对无物业管理带来的问题,不断深化“吹哨报到”改革和接诉即办工作,动员相关力量共同参与,打好“自治+共治”的组合拳。针对百姓反映最强烈的环境问题,启动文化路街巷治理提升项目,封堵文化路周边地区开墙打洞28个点位,规划停车位60余个,建设并开放占地5600平方米的文化路便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