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成长录④】青春之歌,因你唱响!

2020-12-10    北京组工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在北京有这样一群青年选调生

他们沉下心、鼓足劲

扎根在基层,奋斗在基层

用热情和实干点燃青春韶华

用一篇篇日记

记录下成长、感悟、责任与担当

践行垃圾分类,助力画廊新风貌

 

施珊珊

延庆区千家店镇选调生

今年五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为贯彻落实新条例,我放弃了五一假期,坚持每天工作到夜里11点,吃住工作在办公室,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村民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当听到镇领导让我全权负责全镇垃圾分类工作的那一刹那,我突然感到肩上的担子一下子重了。但是,静下心来想想,领导能将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我,也是对我的信任和重视。作为一名党员,我开始认真研究垃圾分类文件,梳理思路、罗列任务、标记重点。

 

要做好垃圾分类,不仅得给各村配备垃圾分类桶,还需要让村民清楚了解垃圾分类标准、投放要求、收运及处理过程。为此,我连夜编制了符合本镇实际情况的《千家店镇垃圾分类指导手册》,注册了抖音号宣传讲解垃圾分类知识。白天搞垃圾分类培训宣传,晚上加班写总结,这已经成为我的一种工作常态。

 

看到村民对垃圾分类工作从不屑、不解、不配合,到理解、支持、践行的转变,我倍感欣慰。面对这些小成绩,在高兴的同时,我也认识到,还有配套设施不完善、运输流程不够优化等问题亟待解决,这项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在农村基层工作中,我会尽自己最大努力践行垃圾分类,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

凝心向党担使命,实干为民话青春

 

魏子绚

西城区什刹海街道选调生

2019年,我成为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街道的一名选调生,并担任柳荫街社区党委书记助理一职。

 

回顾自己在胡同卡口站岗值守6个多月,300多个小时,有许多让我印象深刻的人和事。60后沿街居民柴师傅每天都坚持为站岗同志送一壶热水,多年前的疾病让他落下了腿脚不利索的病根儿,每一壶热水的背后都是他一颗滚烫的热心;疫情防控初期,还没等社区志愿者的值班表出来,70后在职党员出租车师傅姜世全,就自发到卡口站岗;50后老党员丛立生还有两个月就要退休了,他说:“我看这班是上不成了,家门口站好最后一班岗也不错!”;90后海归留学生小宋居家观察结束后顶着膝盖旧伤,站成了社区志愿时数最长的志愿者。

 

作为社区95后青年骨干,疫情也考验着我、历练着我。我自学了档案汇编,运用英语储备向外国友人做翻译,发挥文艺特长录口播、当主持。从理论到实战、从对书本发问到向人民取经,我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进了实干,落入了具体,落在了我手中的每一份报表、接到的每一通电话、走入的每一户人家、投身的每一件大事小情之中。

以语言力量滋养诗和远方

 

张璇

顺义区天竺镇选调生

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全球战役。为了更好地与外籍人士沟通,我积极响应号召,凭借英语专业背景主动下沉到顺义区天竺镇天裕昕园西区社区,为外籍人士提供语言服务,坚守国门、筑牢屏障,以微小之力传递中国“好声音”。

 

疫情防控的巨大压力,对我来说,既是责任重大的攻坚战,也是考验耐力的持久战。我细化台账、标记信息,为外籍人士办理二代出入证,将《居家观察承诺书》等翻译成多语种版本。为了准确把握外籍人士情况,我多次入户查询轨迹,做到心中有数。小区有几户外籍居家观察户,我每天收集健康数据,提醒他们做好消毒。我和外籍居家观察户电话沟通、政策宣讲、代买代送,我把党的嘱托扎根心底,把对党承诺放在胸前,用心、用情融入这场世界战“疫”。

 

卫生院为境外返京人员做核酸检测时,我分批带领外籍人士前往检测地。天气晴热,几小时后脱下防护服,衣服已经被汗水浸透。晚上10点,“从南非返京的孕妇马上到社区,请做好接洽!”戴好装备、拿上材料,我赶赴东门。一句英文“欢迎回到社区”,道出了“中国心”的模样,链接了世界心中的“中国暖”,也让国际友人安全感满满。

 

我将继续发挥自身能量,做同事眼里的小管家、社区防疫的螺丝钉、外籍人士的定心丸,用心呵护这不易成果,期待更美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