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向榜样学习 >> 正文
 向榜样学习
57.李墨林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7-18


李墨林:让首都蔬菜“四季青”

李墨林(1911—1975),男,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四季青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获海淀区劳动模范、北京市劳动模范和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一带芦帘卷锦屏,轻轻护住暖房春。外边是朔风如刀枯野草,里边是热风拂面发新椿;黄瓜红柿天天长,韭菜青葱密密生;寒冬能结夏秋果。真不愧名不虚传四季青。感谢英雄李墨林。”这首诗是著名戏剧家田汉在20世纪50年代参观四季青农业生产合作社温室后写的,是歌颂四季青温室的,表达了对“温室生产能手”李墨林深深的敬佩之情。

情注“菜篮子”

李墨林从14岁开始就给地主当学徒、扛长活,在温室种菜,历尽艰辛和苦难。新中国成立后,他有了自己的温室,并在科技人员的帮助下,进一步总结种植经验,推广新技术。渐渐地,李墨林萌生了一个想法:“要把冬天变成春天,把北方变成南方,让首都人民一年四季都有青菜吃。”

为实现这个心愿,李墨林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温室生产上。遇到天气变化,不论刮风下雪,不管白天黑夜,他坚持查看温室情况,确保蔬菜不受损失。有一次温室的一块玻璃坏了,他就把家里的窗玻璃卸下来装在温室上,自己家的窗户则拿张白纸糊上,说:“这也冻不死人。”他的儿女们常说:“我们当儿女的在他心里根本不算什么,茄子、黄瓜才是他的心尖儿。”

经过日积月累,李墨林的温室种菜经验越来越丰富。只要他走进温室,脱掉上衣,来回走一遍,哈口气一看,就知道蔬菜“冷不冷”;看看菜叶尖儿,就知道“热不热”;捏捏菜叶子,听听响声,就知道蔬菜“饿不饿”,就知道要不要增加水分和肥料……与此同时,他积极钻研蔬菜生产技术,充分利用土地、时间和空间,不断增加产量,降低成本。在生产实践中他培育出了早熟、形大、高产、味美的“北京刺儿瓜”新品种,并被全国许多地方引种。就这样,在李墨林的领导下,温室蔬菜生产迅速发展起来,为解决首都的蔬菜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

不卖高价菜

1952年冬的一天,李墨林带着一个社员赶着大车往广安门菜站送菜。一来到菜市场,就听见有一个人大声吆喝:“鲜黄瓜,3块1斤!少一个子儿不卖!”李墨林大吃一惊:卖这么高的价格,老百姓能吃得起吗?他再环视一下周围的人群,看到来买菜的人都在嘀咕:这么贵,钱不够啊,哪里买得起啊。李墨林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站到一条板凳上,大声说:“大家不要着急,我们社里有的是菜!我们的黄瓜还是8毛钱1斤。愿意买的,请到这边来!”这一招呼,跟来了一大群人。这场抢购抬价的风潮,被暂时制止住了。

第二天,那些想卖高价菜的人闹到市场管理处,口口声声要跟李墨林“讲理”。李墨林一进市场管理处,他们就展开了软硬兼施的攻势。一个穿黑大褂的人头一个开了腔:“李主任,你们的菜价能不能高点儿?”李墨林朝四周一看,满屋子黑压压坐了十几个人,都紧盯着刚进门的他。李墨林镇定了一下,笑着对“黑大褂”说:“我们只能卖8毛到1块钱1斤,不能再高了。”大家继续七嘴八舌地说:“暖洞子这玩意儿工本大!菜价这么低,连本都回不来呀!”李墨林顿了顿,用低沉的声音回答说:“国家现在正处于困难时期,老百姓生活水平都不高,我们应该多为他们想想,不能增加他们的负担。我们不能现在日子过好了,就忘本啊?你现在少卖几个钱,也比以前的日子好过多了吧?”一席话说得大伙儿羞红了脸。这样广安门菜市场的蔬菜始终供应充足,黄瓜的价格也稳定在每斤8毛到1元。

干部不“拔尖儿”

李墨林常说:“当干部的千万不能‘拔尖儿’!干部的一举一动,群众都看得清清楚楚。你怎么走,他怎么跟。”这是他的心里话。村里安装电灯,李墨林让电工先安装社员的,再安装自己的。有什么好处他总是先想着大伙儿,有什么困难他总是冲在前面。有一次,有些社员怕社干部借钱多,到会计那里翻账本。翻到“李墨林”名下,看到一分没借,顿时惊呆了。因为他们都知道李墨林养活一大家子也不容易。这些社员都打心里佩服李墨林,他们都说:“李主任的品德一等一,我们服气!”

李墨林经常出差,但到底去过多少地方,坐过多少汽车、火车,出差多少次、多少天,谁也说不清。为什么?因为他从来不报销。只要是在市内开会,李墨林要么靠步行,要么就骑一辆旧自行车。有一次,他开会住在西苑大旅社,但他惦记着社里的生产,晚上步行回去,也不向大会要车。1960年1月李墨林去哈尔滨传播温室技术,回来时哈尔滨市的同志特意给他买了卧铺票,他硬是把卧铺票退了,坐硬座返回。李墨林说:“过去是先为家,后为国。现在是先为国,后为家。国家就是我的家,国家强了,家也就强大了。社也是这样,家就是社,社搞不好,家也无法存在。”

遗憾的是,1975年2月2日,未满64岁的李墨林不幸逝世,临终前他仍用尽最后的一点气力反反复复念叨着:“咱们还得加把劲,把温室建设好……保证咱首都的供应。”

一心为生产、一心为人民的李墨林走了,带走了对温室的留恋,却留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贵品质;留下了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大公无私、敢说敢干的风格;留下了实事求是、关心群众、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他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主办: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科学与农业经济研究所